第一次读《苏东坡》,是在“微信读书”上,对苏东坡的印象基本停留在苏东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这次看到的《苏东坡》一书,是祥驰的。我说你看完后借我看看,祥驰看完就给了我。祥驰是个爱看书的男孩儿,作老师的幸福之一就是眼看着自己的学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在你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不到三年,你就可以跟他交流读书心得,某些方面他的见解甚至超过了你,让你叹服——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幸福。
祥驰,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爱读书,文笔不错,但他是内秀的,一般不说。四班的文强则相反。这几日桌上摆着《道德经》,一下课就捧着书,找我讨论。
跑题了, 还是回到苏东坡身上。这本书是林语堂写的,之前看的那本好像不是,听人说林语堂是苏东坡的粉丝,所以他的文笔对苏东坡的评价个人感情色彩太浓。可是,哪有作家写作不带个人情感的呢?传记文学也不例外。更何况,我也是苏东坡的粉儿,就冲这个,我特想读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
可是,看完全书,讲真,较之先前所读《苏东坡》之版本,并未感觉林语堂对他有过多溢美之词,文字基本还是冷静客观的。
苏东坡少年才俊,与弟弟子由情深意笃,一个率真旷达,心无城府;一个则是敦厚内秀,却也正直质朴。老父苏洵早年屡试不中,后幸天子赏识,赐官,但要经象征性地考试,苏洵竟因心怯而不受,看来这老儿也有考试恐惧症哈,像极了今天的某些我们。他不受,却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两弟兄也算是不负众望,后相继步入仕途,且几乎都官至宰相——只是,东坡不受,谁让能相之日,恰是他对仕途无趣之时呢?(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