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已是凌晨,但仍当做是今天的事来记录吧(6月16日)。
今天,从早八点到下午五刻半,我作为家长兼老师跟着星空班级一起在六楼会议室培训《青春无悔》的课程,培训师是来自郑州的张果老师,一宁妈妈特地邀请来给孩子们培训有关青春期时的那些不好开口的二三事儿。
培训围绕四大主题展开,分别是“我是谁”、“媒体对我们价值观的影响”、“男女生交往的边界”、“性话题”,中间始终贯穿多个视频以及小游戏。所以,整整一天,孩子们能坚持下来,并且始终能保持一种参与的热情与兴趣,真的是很棒!
青春无悔因为是把三天的课程压缩为一天的课程,所以培训一开始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张果老师,没有“浓妆艳抹”,就直奔主题。可能是大学时参加了一些过于浮夸的培训,所以我总会特别留意开场这一环节。大学时参加的培训每次开场都会对讲师的背景大肆宣传一番,刚开始我真的信了,觉得那个讲师好厉害,站在舞台上侃侃而谈,光芒万丈,我也希望我能通过这次的培训发生一些改变。
后来,我无意中知道了“包装”这个词,就像现在很多“浓妆艳抹”下的女子,看似美丽动人,实则平淡无奇。与其这样被人戳穿,那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拿最真实的“面孔”示人呢?当时年轻猛烈的心自诩清高,连带着一棍子打死了很多连锁行为,比如现在流行的“精致妆容”,我总愿意选择素面朝天。其实现在想想,也能理解那时所谓的“包装”,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首因效应”,包装的目的是为了第一面的吸引,用那些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光环吸引,从而产生出一种“梦想”,“目标”,这些“梦想”是脆弱的,因为它总需要特定的土壤,一旦离开这个土壤,它们将会被消灭的一干二净。
后来,我也才明白,当年所进的培训班,其实用的就是一种“传销手段”,可能是我太过于追求真实,虽然连着三番入坑,最终却都能“逃脱”。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那段经历给我的人生上了最重要的一课,每每想到时,我都很感恩,感恩那里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遇到的我自己。
好啦,一不小心就跑偏了,现在回归主题。
从看到这场培训的名称,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叫“青春无悔”呢?是因为听完这个课程,青春就不会做一些将来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吗?
在“我是谁”这一环节的讲解中,张果老师从精子与卵子二亿分之一的相遇讲起,然后视频播放从受精到分娩人形成的全过程,告诉孩子们“我确信,我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我的独一无二不需要任何事情来证明”。最后分别从目标,梦想,品格,朋友,自卑五个方面分析“我”。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解套实验”。先来一幅图看一下→
解套实验两个人一组,准备两根绳子交叉,然后每根绳子的两端套在一个人的两个手腕上,请这两个人想办法解开交叉的绳子。当时我跟怡一组,跟其他很多组一样,我们试着从头上穿,从脚下解,转圈圈,扭胳膊都未能成功。此时,张果老师问:“需要帮助的可以到前面!”问了好几遍都没有小组求助,我们都豪迈地认为再给我们一点时间就可以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开绳子。最后嘉豪的爸爸妈妈选择求助,陆陆续续地各个小组都选择求助,然后顺利解开绳子。
实验完毕,必然是总结反思。张果老师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如没难题,请不要自找麻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以我来说,我每次遇到难题时,都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自己解决!但很多时候,我都在解决不了的情绪中苦苦挣扎,我知道寻求帮助可以让我很快脱离苦海,但我总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些帮助总在暗示我:我不行!就是这种想法让我们既想求助又不敢求助,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是啊,本来没有难题,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魔!可能求助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
但是在我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每次测试的试卷,讲过一遍后,学生在改错时总还需要求助别人才能完成。这种求助后来被我严肃制止,并且要求所有人独立改错,独立思考,甚至是独立挣扎。因为求助一旦被合理化后,被帮助的机会就不会被珍惜,导致上课不再认真听讲,反正课下我还可以问别人;上课听不懂也就不再较真,课下没人给他讲他会很理直气壮地不再修改;不再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反思。这种求助反而是有害的。
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个活动是写梦想卡。同样也是观看两个很点燃的有关梦想的视频,一个是六个平均年龄81岁的台湾老人重拾年轻时的“摩托梦”,每个人都需要克服病魔的折磨,骑着摩托车进行环岛游行。另一个是一位名叫Nick的人,他天生残疾,没有双臂双腿,但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站在公众面前,以演讲的方式激励无数身体健全的人们。这两个视频选的真的很好,因为真的很触动人心,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孩子们开始很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梦想,制定自己1年后、5年后、10年后的目标。我当时也很受触动,但是笔尖在“1年、5年、10年”处流连忘返,迟迟无法对号入座,后来我在本子上写下这么一段话:“小时候的梦想总能很轻易许下,或豪言壮语,或浅语低喃;可突然间,就再也不敢提梦想了,那些心中的欲望反复挣扎,可总有一道很坚固的栅栏堵在那儿,而从缝隙中偷溜出些许梦想的气息告诉我:不甘平庸!”
后来曹老师受邀上台分享她制定的目标,有关指间渡、有关深度语文教学,有关教育,我突然恍悟,我能做的是当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为何非要抓着那些大而虚缈的梦想绑住自己呢?有关数学、有关教育、有关心理、有关家庭,我能做的有很多,我需要做的也很多。
剩下的三个主题,都在下午进行。第二个主题,主要是带领孩子们辨认各种媒体广告中暗含的色情与暴力,还有媒体宣传时的包装,引导孩子们在利用媒体时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保持理性的思考;第三个主题,异性相处时的界线,依然通过演示、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明确男女生相处时可以触碰的身体界限;第四个主题,关于性,游戏时那些敏感词汇丝毫不被掩藏,张果老师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们这些词,主要从青春期如果触碰底线,突破界限,会带来哪些后果展开。比如:艾滋病的传染、无意中怀孕后带来的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的影响。刚开始孩子们非常不好意思,后来在游戏的刺激下,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往舞台上跑,参与进这些模拟后果的游戏中。
在刚开始听这些内容时,我都觉得很尴尬,可是孩子们很单纯,他们的一些回答真的很纯洁,我在想:“孩子们过早了解这些真的合适吗?了解完会不会给某些孩子不好的诱导呢?”很神奇的是,坤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跑过来问我:“老师,你说这些东西我们听完真的好吗?会不会让一些人产生不好的想法?”与他分享我的想法后,我邀请他一起做后期的观察。但尽管有所顾虑,我还是很坚持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些话题,我们作为家长、老师会不好意思跟孩子聊,但是我们不说孩子们就不知道吗?不可能,不管是什么途径,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知道得多,而且我们越避而不谈,这些话题反而越具有神秘色彩,对孩子们的吸引就越大,甚至会被某些有心人利用,那时,对孩子们的伤害将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倒还不如拿到台面上,公开亮相,去其神秘色彩,将其普通化,然后以这样的课程方式引导他们如何去面对,明确说明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整天的课程,我觉得我是那个受益最大的听众,不管是从年龄段还是经历中,都是刚刚好。结束的时候,王钢老师给我们拍大合照,我竟然有一种即将要毕业的离别伤感,跟着这群孩子一起上课的感觉真好,愿这群孩子的青春无悔,快乐且有品质地度过,接下来的日子,且行且珍惜!
倒影的对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