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调解员老陈向助理小张讲起了过往离婚案子的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有了空闲,小张便鼓动老陈再来说上一段。
这天,老陈给小张讲起了早年间引得社会关注的一桩离婚案。
在1980年代,离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最容易引起吃瓜群众的围观与指指点点。
那时,xx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做出了离婚的判决。此事经记者发现并报道出来。于是,这个案子拿到媒体上展开了全民大讨论。
一时间,全国各路人马纷纷涌出来七嘴八舌发声研讨。甚至,离婚案的审判员还在全国最具权威地位的媒体上发表文章,解说为什么要判决当事人离婚。嚯,热闹极了。
那个离婚案的女主角名叫遇x锦,她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遇x克。遇x锦借此案扬名立腕,从此成为全国当红的名人。
媒体上展开的大讨论,在编辑们的组织下,民众的呼声几乎完全一边倒:这样无感情基础的婚姻必须解除!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遇x锦被视为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封建家庭婚姻观念下的牺牲品,该案的审判员似乎就是一个时代的英雄!
遇x锦很有文采,她写出了很有影响力的小说,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有人曾说,她是伤痕文学开拓者之一。
在她的笔下,她与老公有着天壤之别。
她在一篇文章里写到:
两人手拉手逛香山公园时,遇x锦看到是蓝天、白云、青山……正待抒发满腔的情怀,谁知,老公却直愣愣的对她说,这里卖的黄花鱼二毛五一斤,比他们家附近的副食商店便宜三分钱。遇x锦看的是风景,而她老公却一门心思想着去排队买鱼。
还有,她老公在家里吃饭时,坐在凳子上,脱掉袜子的一只脚也蹬在凳子上。他手里拿着馒头啃,另一只手还搓着脚,一边吃着嘴里还高兴的哼着“啦、啦、啦……”
“啊!不会吧,这是个什么样的吃饭姿势?太恶心人了吧!”小张听到这里似乎就要呕吐出来。
“咳,遇x锦在文章里就是这样写的。正因为太让人恶心了,所以,这么多年都过去,可是这段文字依然记得清清楚楚。”老陈解释道。
看到小张不再插话,老陈便继续接着讲下去。
这场大讨论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后来有一天,媒体上发表的全是倒向另一边的声音。不过,只有这一、二天的光景,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讨论便匆忙的收尾了。
当然,所谓的另一种声音,不过也就是说明,有人故意贬低男主角,把他描绘成是一个愚昧的、没有文化的无产者。
这场大讨论之后隔了很久,当社会舆论完全平息下来,遇x锦离婚案才开始启动第二审程序。
二审中,法庭为了分清责任围绕原被告在感情上“是否有所不忠”的问题,展开了辩论。
那时,老陈正好在上大学,这个案子引发了广大师生的极大兴趣。
学校先后请来两位市高院的法官,介绍案件的审理经过。
第一个来讲座的是位女庭长,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文质彬彬的法官。她慢条斯理的讲解感情破裂的含义、条件……有的同学听得睡着了。
同学们大失所望,觉得很不过瘾。
于是,学校又请来了该案的审判长,一位气宇轩扬的男法官。
讲座开始前,突然涌进来不同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些教职工,把大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审判长很敢讲,反正这个案子已经审结了,而且双方没有子女,夫妻共同财产几乎就是零,法庭所做的就是查明谁对离婚负有责任罢了。
审判长历数遇x锦婚内出轨的事实,演讲时,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汇,便以“有一腿”来说明当事人的“不忠“行为。没想到,此话一出口引得全场师生哄堂大笑……
审判长略显尴尬,连忙解释:“就是第三者插足嘛,所以说,有一腿。”
师生们的笑声更大了。
老陈接着回顾说,遇x锦离婚案成就了一位有才华的女性,她像一只迎风招摇的花蝴蝶,扑棱棱上下左右飞舞在人们的全视野中。
那时,遇x锦是出版社追逐的红人,她的作品十分畅销。
某个媒体的主编,一位谢了顶的老大爷,在给遇x锦稿件的回复中随手写下七个字。没想到,就是这七个字引来了遇x锦的无限遐想。
为此,遇x锦写出了一部小说,以这七个字的意思遐想作为故事的开头,洋洋洒洒的好几万字,以她和媒体主编老头儿交往的经历为背景,演绎了一出生离死别的浪漫激情剧。
当然,这部小说极其的畅销。不过,不久就从市面上销声匿迹了。
看着小张听得入神,老陈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了下去。
有些看过遇x锦小说、文章的年轻人,浮想联翩,深有所思,无限的遐想。咳,其实就是瞎想!这些年轻人无不为遇x锦之才华所震撼。
据说,在她打离婚官司的时候,就有不少热血青年把求爱信寄给法院要求转交给遇x锦本人。
“啊,还有这事儿呐?”小张听罢脱口而出。
“是啊。呵呵,年轻人呐,总觉得有文采、写得漂亮文章的就一定是个漂亮的女人吧。”老陈感慨的说道。
“后来呐?”小张听到这里催促道。
“后来……后来嘛,昙花一现。遇x锦又嫁了一位大学教师。不过,最后她只身去了外国,找了一个借口留在了那里,从此在大众面前消失。”
老陈轻叹一声,接着说,“你说,现在还有谁知道遇x锦,可惜了。”
说罢,老陈与小张两人陷入了沉思,就这么干坐着,许久都没有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