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着?
相信到了一定年龄,遭逢了一定际遇,每个人都会面临如此的终极拷问。
在刘慈欣的某部短篇,物理学家为求真理,以身献祭,多年后,妻子想制止女儿学物理,以免重蹈丈夫覆辙时,女儿这样反问她。
瘫痪后,面对母亲的谨小慎微,史铁生也狠命地捶着双腿这样问过。
答案是:没有答案。
你对着空旷的夜空喊出那个问题,荡回耳边的仍是那个问题。以这样的方式,老天似乎在告诉你,答案就是问题,问题即是答案。
就像史后来在地坛里悟到的,“你唯一具有的就是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即是意义所在。
一直以来,我也从未间断问自己。
这其间时常碰壁,尤其是在一股深重的宿命感面前。
在面临人性的丑恶、现实的残酷时,常感无能为力,也恨这样的无能为力——自己所能做的,惟有俯首帖耳地顺从与无条件地接受。
好像《奇鸟怪状录》里的兽医,眼看着虎豹熊被无辜枪杀,一名想要脱离党校控制的学生被活活棒杀;又好像《活着》里的福贵,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世。
曾活蹦乱跳的生命,如被从世间擦除,仿佛从未存在一般,只留下一丝越捋越细的思念。
一想到死,感觉做什么都没有力气。仿佛被一朵苍白无力的悲哀的云托举着,身上身下都是白茫茫雾一样的虚无。
即使是这人世间分量最重的爱,也无法把我从这团虚无中拽回来,而只是让我飘得更高更远。因为我知道,这爱,也是短暂。
如此间歇性的精神低谷后,开始绝地反弹。
宿命真的存在吗?
若存在,人能超越吗?
人所有的抗争、折腾、拼搏,不都是因为不信命,不服命,想跳出来吗?
“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
生命,说到底,只是一场体验。
你想体验什么,在于你的选择。
赛斯说,外在是内在的投射。
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实相。
在梦里,人回归“一切万有”(即,大我),好似小水滴落回海洋。
在这里,人自编自导自演着一出出剧目,像科学家做实验,验证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最后,人根据自己的意图,选取其中一出,在醒后呈现为现实。
知道了自己有选择权有创造力,宿命的阴云总算散去不少。
罗曼罗兰说,“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创造是消灭死。”
既然如此,对生命的终极叩问也可转化为:怎样做出合理选择,如何发掘最大创造力?
当你把why转化为how之时,便是你超越死之南墙之时。
向罗胖致敬,“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在折腾中试错,在试错中无限靠近正解;
向阿杜学习,一旦找着正解,“坚持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