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概是压力颇大,总在不经意间思考存在之意义。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大抵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态度:“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
在我粗浅的看来,这大概是在肯定一种自我认同。普遍怀疑,进而常省己身与一切事物之关联存在,最终在怀疑一切与常思我在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或许,对于大哲学家笛卡尔来说,普遍怀疑就是他哲思的核心,他借此生存,可是对于常人而言,这种态度长久持续,大概率会引发自我怀疑,从而导致毁灭。细想一下,对一切抱有怀疑态度,会丧失对社会的信任感,甚至根本没有人理解,孤立无援,这样的生命对自我,对世界,都毫无意义,那么结果,大概只能是毁灭自我。(无意评判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只简单从读过其部分著作浅析)
于常人来说,存在,并不仅仅只是自我认同,粗略的说,应该至少需要自我认同,家庭认同,社会认同三个部分。通俗的说,便是孔老夫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其根本,仍在修身。两相结合来看,哲人笛卡尔的思想核心,也在修身,常思己身,以己身连接万物,因此,我思故我在,我在则万物在。
当然,仅从上面来看,又掉入唯心主义思想里了。马列主义教导了我们许多年,所以时刻不敢忘记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大地上游荡,更不会忘记唯物主义的导向。 唯物主义导向,其直观结果,应该就是常人所取得的社会认同或者阶级认同。古往今来,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甚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认同,永远是常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根本动力。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是一次成功的阶级跨越,掌握社会生产力的群体成为上层阶级,从此后,这点再也没有改变,直至今日。人类的进步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将阶层细化并加固进而形成一种掩盖在清平盛世之下的壁垒,所以才会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总结,这种壁垒需要平衡,太硬了,就需要打破重建,虽然每次重建壁垒的人不同,但其本质相同。这大概也算是老祖宗的中庸之道,被人类学以致用并逐渐发扬光大的最好证明。
扯远了,归根结底,于常人而言,社会认同是生存在世界上,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须的认同法则。 最后,聊一下家庭认同,氏族式社会活动,大概是我华夏文明流传至今的最大助力。获取家庭成员的认同,也许是常人最初的目标。孩子与父母想要得到相互的认同,丈夫与妻子想要得到相互间的认同,而这两者间都要做到,实属不易,所以才有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常人,是基于自我存在,依托家庭生活,最终千万个常人搭建了一个社会。三者间,得其一者,可存在,得其二者,可幸福。得其三者,大概不存在,概不得者,大概已经毁灭或走在毁灭自我的路上。 所以,认同,是一件很可贵的品质,希望每个人都能至少得其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