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六一,看朋友圈的动态,似乎这天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属节日了,很多成年人也在热热闹闹过儿童节。是呀,谁还不曾是个宝宝呢!借儿童节返老还童一回,重温记忆中属于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在七十年代,那时生活清苦,家里娃多,我妈那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一件衣服老大穿新的,然后经过两轮传递,穿到老三身上,一定是补丁摞补丁的。(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补丁吧?)不幸我正是家中老三,所以我小的时候,裤子的前(膝盖)后(屁股)必有一些点缀,为了不穿这样的衣服,没少抗争过。
有一次,我趁老大午睡,把他脱下来的,没有补丁的衣服套在了身上,得意地跑出去玩了。玩的正嗨皮,老大出现了,他一把抓住我,要我把衣服脱下来还给他。我岂能束手就擒,一边挣扎一边大喊“我穿着也合适呢,凭什么不让我穿!”于是你来我往,以衣服撕破,老妈拎着棍子过来而告终。
好在小孩子没有隔夜仇,第二天,我又穿着我有补丁的衣服,撵着老大上蹿下跳了。
那时候,玩耍的日子充满了乡村野趣。夏天的午后,偷偷摸摸地去河里摘莲蓬捞菱角;早晨露水未干的时候,去池塘捉虾,那些小龙虾伏在河边的泥壁上,彷佛还在熟睡,毫无防备。你轻轻地伸手入水,直接掐住它们的后背就捉上来了;还有秋天时,同村的孩子结伴去上学,特意绕路去荸荠田里,总能捡着几个农民伯伯遗漏的荸荠,捡到了就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里,都舍不得吃。
现在想想,我们的童年,清贫而不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