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在《百年孤独》之后读的马尔克斯的第二部作品。都说很多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很难再写出绝世之作。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之后,依旧给我们带来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写尽天下爱情的惊世之作。
《百年孤独》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现实世界,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生活,相似的人名,相似的性格,仿佛就是一个无限循环,他们每个人都用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生活,理想被淹没在现实中,抗争无果,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这浩然天地之间的沧海一粟。
当谈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自何处时,马尔克斯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爱情。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于是马尔克斯想要打破这个定律,开始寻找爱情。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便是他的答案。
一、爱情是生命的延伸
故事的切入点是乌尔比诺医生的好友阿莫尔自杀。阿莫尔曾经是一个亡命之徒,后来开了一个照相馆,他与情妇之间秘密维持了多年的爱情,隐瞒所有的人。而他自杀的原因是衰老,在他看来,衰老是一种不体面的状态,应当及时制止。看似与主线无关,却又与阿里萨如此的相似。
阿里萨,“他很丑,而且可怜兮兮的,但他身上洋溢着爱”。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我们的十几岁的影子,狂热、主动、浪漫,似乎所有美好的词都可以用在这个男孩身上。他在费尔明娜来往的路上假装读书,半夜拉小提琴,疯狂的写情书……他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吸引费尔明娜的注意力。
那个时候的他也几近癫狂,偷食栀子花,品尝母亲箱子里的香水,只为了了解费尔明娜身上的香味。
十几岁的爱情,是疯狂,是热情,是害羞,是你是你就是你。
图片来自网络“不必了,忘掉吧。”
费尔明娜的一句话,将阿里萨打到了深渊,但他也并未就此放弃。费尔明娜仍在他心中不可动摇。
书中的萨拉•诺列说,“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而阿里萨也深谙此道,轮船上的失贞,他开启了长达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的滥情之路,但在他心里,这并不是对费尔明娜的不忠,反而是证明自己的痴心的一种途径。
费尔明娜,“她走起路来有一种天生的高傲,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步履轻快,鼻翼微收,交叉的双臂紧抱着胸前的书包。她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一头小母鹿,仿佛完全不受重力的束缚似的”。在阿里萨的百般“吸引”下,她终于被俘获。
两人每日通信,“她常常动不动就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封信,试图从中发现某种秘密代码,某种隐藏在那三百一十四个字母、五十八个单词间的神秘暗语,希望这些词句能表达出他们原本所表达的更多的含义”,这便是少女时代的爱情了吧。
费尔明娜的父亲为了断了他俩的联系,带着她去旅行,可两人还是继续互通书信,并私定终身。一年多的旅行后,费尔明娜变得愈加成熟,旅行中的艰苦也使她更加现实。当费尔明娜和阿里萨在集市中再次相见,她仍是他心中的花冠女神,而他在她眼中却成了一个可怜的人。这场爱恋就此结束。
正如费尔明娜所言,“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
起初我们的爱,大多建立在自己对对方的极致幻想,甚至会觉得有一丝窃喜。就如追星一样,他是明亮而耀眼的星星,现在却只为我而闪烁,但有一天真的了解过后,才发现他也不过是一个会扣鼻屎、会放屁的普通人,神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崩塌,那时候才忽然间恍然大悟他终究只是我内心所需要的“影子”而已,而他不过是一个“可怜之人”。
而步入婚姻的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婆媳关系、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等问题并没有因为他们富人的身份而远离一地鸡毛的生活,他们也会因为一块肥皂和马桶吵架,也会在外人面前假装恩爱,乌尔比诺医生也会经不住情欲的诱惑,背叛妻子。
这也许就是中年人婚姻的缩影。
就像《围城》里的孙柔嘉与方鸿渐一行人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方鸿渐对孙柔嘉印象极好,觉得孙柔嘉平易近人、可爱、乖巧,甚至很单纯。那时候的方鸿渐认为与孙柔嘉结婚,无异于他这一生最正确的事,婚后才发现幻想终究是幻想。
乌尔比诺医生说的对,“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幸福早已不是衡量一段婚姻的标准,稳定才是。即使互不相爱的两个人也可平和的度过余生,有多少中年夫妻早已形同陌路,却以孩子为由勉强维持,就此搭伙过日子。本就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早已提不出手再去处理其他的事,余生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也可安然度过。而当初所信奉的情爱,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人嘛,终究是要弯下腰吃饭的。所有的一切,终将逃不过时间的审问。
阿里萨滥情的同时,也在期待着乌尔比诺医生的离世,这样便可与费尔明娜度过余生。他没想到,真的被他等到。费尔明娜在婚姻中学会忍受,以稳定经营这段婚姻。乌尔比诺医生离世之后,她俨然已经失去了任何生的希望,阿里萨的出现,重新唤起了她生的希望。乌尔比诺也日渐脚步蹒跚,最终在追鹦鹉时不幸离世。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伟大的文学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那就是它们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的当下共鸣”。
马尔克斯的作品,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每读到一处,便觉得是如此真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倒是平静的像一滩水的细节描写,却让我的内心翻涌成浪。
川端康成在《睡美人》中说,“年老的人拥有死亡,年轻的人拥有爱情,爱情可以拥有很多次,死亡却只有一次”。马尔克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生命只有一次,爱情虽然可称得上是霍乱,但他也是重生之法,我们在爱情中迷失,同时也在爱情中重生。生命的美好有爱情的点滴之力,而爱情的美好则在于当事人。
其实说到底,爱情也是生命的一种延伸。
图片来自网络二、千万种爱情,一样却又不一样
马尔克斯在整本书中呈现了各式各样的爱,阿莫尔与爱人的生死之爱,少年时期费尔明娜与阿里萨的懵懂之爱,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婚姻中的夫妻之爱,阿里萨与寡妇之间的肉体之爱,阿里萨与阿美莉亚跨越年龄的禁忌之爱,晚年时费尔明娜与阿里萨的永恒之爱……
爱情有千万种,谁都无法去界定对于错,也无法指责谁是过错方,不过是各自的选择不一样而已。
阿莫尔本是亡命之徒,找到了自己的挚爱。他害怕衰老,他们一起承受着时间流逝的痛苦,他“以一种毫无意义的热情热爱着生活,他爱大海,爱爱情,爱他的狗,也爱她”,可不论是谁,都无法阻止这不可逆转的岁月洪流。“随着死期临近,他越来越向绝望屈服,就仿佛他的死并不是当初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无情的命运使然”。
少年时期的阿里萨为了了解费尔明娜的味道,而偷食栀子花,品尝香水,在夜里拉小提琴,甚至于一边嚼着玫瑰花一边读信。而费尔明娜每每“撕开信封,幻想这必定是一封情感丰富、热情似火的一封长信,但看到的却只是一页散发着芳香的纸”。
少年时期的懵懂之爱,便是如此小心翼翼,反复斟酌、意会,唯恐自己会有一丝遗漏。
尽管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经常因为一块肥皂,养猫还是养狗而争吵,但两人还是相互扶持走完了乌尔比诺的一生。他们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发的发现自己谁也离不开谁,“她把他当作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伺候的老人。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互相同情”。
甚至于乌尔比诺医生直到临死,“他已奄奄一息,还在抵抗着死神最后的打击,等候她的到来。他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中认出了她,眼里含着最后的痛苦的眼泪。他最后看了她一眼,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半个世纪中,她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目光如此明亮,如此悲伤,如此充满感激之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她说:‘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么爱你。’”这便是夫妻之爱了吧。
阿里萨在船上被陌生女子夺去了童贞,从此便开始了长达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的滥情之路,与各式各样的女子厮混在一起,以慰藉自己对费尔明娜深入骨髓的思念。
他从她们那里缓解了对费尔明娜的相思之苦,得到了些许安慰。也是从她们那里,他洞悉了爱情,明白寡妇也能够幸福,明白“一个人能够同时爱上几个人,并带着同样的痛苦爱着她们所有人,不背叛其中任何一个。”费尔明娜是他生活的全部支撑,虽然肉体不忠,但灵魂仍对她死心塌地。
阿美利亚,一个14岁的少女,爱上了足够作她祖父的阿里萨。而费尔明娜的出现,阿里萨开始冷落阿美莉亚。直到阿美莉亚发现阿里萨爱上了别人,她选择了死亡。她跳楼的理由是,仅仅因为她的期末考试没有及格。而这个理由足矣让全世界的人相信。
晚年时费尔明娜与阿里萨最后一直在船上一起旅行,在插有代表霍乱的小黄旗的船上度过阿里萨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准备好了“一生一世”。而这是阿里萨穷尽一生、始终如一的信念。
正如船长看到的那样,“看到的是他那不可战胜的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爱。这份迟来的顿悟使他吓了一跳,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包罗万象,无穷无尽。它是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读完以后,仿佛自己体验了这一场漫长的旅行,现只觉得沧海桑田,其中之道,还需细细咀嚼。而这部所谓写尽了人世间各种爱情的大百科与《百年孤独》有相似之处,其实也在表现着各种情境之下人们内心的孤独。
正如有人所说,读马尔克斯的书需要阅历和经历,需要代入其中也需要跳出其外,可能这就是经典最不一样的地方吧,常读常新,不一样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