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阅读高手,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看书”

阅读高手,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看书”

作者: 润东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6-01 22:55 被阅读0次

    这是我的第 192 天分享

    全文共约 24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7 分钟

    01 阅读,不等于简单地“看书”

    你平时是怎么阅读的呢?是走马观花看一遍,还是仔细研读,还是带着问题阅读呢?

    如果你是纯“看”书,那我建议你,你可以换个方式了。

    科学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只是眼睛来回移动那样“看”,大脑如果没有参与,那么他的吸收效果会很差。

    我想你可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简单地“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之后,如果让你说说这本书的观点,你啥都不知道。

    阅读有三种境界,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层境界,“走马观花”式阅读。

    就像我前面说的,这种人身体在书旁边,眼睛像机器一样扫动,可是大脑没有跟上,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说,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第二层境界,“疯狂吸收”式阅读。

    对于这种人来说,他们会想尽办法吸收书中作者的所有观点,恨不得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海绵式思维”指的就是这种人。他们虽然在动脑思考,但只是停留在理解作者的层面上。

    这种学习方式很被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作者说的内容全都是对的,没有任何值得批判思考的地方。他们能做的,就是疯狂吸收。

    今天看了作者说“一加一等于二”,他心里就记住,“哦,原来一加一等于二”;等到第二天,他又看到一篇文章说“一加一不等于二”,他的观点又发生了改变。

    看书,也需要“断舍离”。

    我记得我在学生时代,看过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书上的每一句话都是重点,那就没有重点了。”

    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通过和作者进行思想碰撞,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一味地被动接受信息的人,就像一台只知道保存文件,不知道清理文件的电脑一样,总有一点,会卡住。

    在电视剧《小谢尔顿》中,主人公小谢尔顿关于某领域的科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接下来,坐在他旁边的朋友就和他进行思想上的“交锋”。交流完之后,小谢尔顿开心地说:“你竟然挑战我的观点,我喜欢。”

    阅读,也要学会向作者发出挑战。

    02 第三层境界:提问式阅读

    这一步最难,但也最有意义,用好了这个方法,你的效果提升一倍没有任何问题。

    怎么样可以让阅读“为我所用”呢?那就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用批判性思维选择性吸收,就像在书本和大脑之间设置了一个滤网,只有通过这个滤网的知识,才能被我们所用。

    能通过这个“滤网”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能经受得住我们不断地提问。

    关于提问式阅读,我分享给你两种方式,我建议你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

    第一种提问方式,目标是验证作者的想法。

    首先找出作者的论点(观点)、论据(理由),仔细甄别他所阐述的论据,是否能够支撑他的观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① 内容是否有“歧义”,以及对于可能有引发歧义的词,作者是否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比如“公平”这个词,有人觉得“公平”就是吃“大锅饭”,所有人的产出都放一起,然后平均分,无一例外;而有人则会觉得“公平”就是“多劳多得”,我的产出多,我就应该拿到更多的好处。

    可能作者想表达的是第二种,结果有的读者就理解成了第一种。

    ② 内容是否有逻辑上的谬误。

    在电视剧《小谢尔顿》中,就有这样一幕。

    关于“上帝是否存在”,小谢尔顿向牧师提出了质疑

    牧师回应道,上帝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这两种可能各占一半。

    你觉得这句话哪里有问题呢?

    小谢尔顿的回应让人瞬间清醒。他对牧师说:“您犯了一个逻辑上的谬误,您把可能性和概率混淆在一起了。您不能说这这两种可能都存在,就认为这两种可能性各占一半。”

    关于这个逻辑谬误,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帮助你理解。

    假设明天下雨的概率是20%,不下雨的概率就是80%。我们可以说成,明天有可能下雨,也有可能不下雨。这句话没错,对吧?

    但是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有问题了。因为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所以这两者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你品,你细品。

    ③ 作者是否忽略掉了什么重要信息

    比如作者可能与某个机构或产品有利益关系,于是只说它的好处,对于坏处避而不谈。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觉得它没有坏处,那你就掉进对方给你挖的“坑”里了。

    当我们看到作者的论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时候,就算作者没说,我们也要有一个意识,翻翻这个领域的其他著作,或者上网搜一下,这个内容是否可以再完善完善。

    ④ 数据是否有欺骗性

    数据的表达方式或者展示方式,也有可能会迷惑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当心。

    比如你在看到“平均值”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一下,这里面有没有个别数据特别高或者特别低的,把整体的数据给拉升或者降低?

    最常见的迷惑我们的行为就是“平均收入”。十个人,平均收入100万,看上去特别高是不是?结果深入研究,你却发现,这里面有九个人收入一千,剩下那一个人收入1000万。那这样的平均值,你说还有意义吗?

    除了平均值,数据的展示方式也容易具有迷惑性。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展示方式,很可能就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比如下面这两张图。

    图一特别吓人,你可能会想,产品C怎么这么烂?但是你看到图二,可能你就会感叹,制作第一张表格的人的小心机。

    说完了第一种方式,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主要是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阅读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

    阅读的时候,拿出自己的“问题清单”。随着阅读进度的不断推进,不断完善自己的问题清单。

    有的问题在看完第一章,或者看完第一遍书的时候,可能是这种理解;到了第二遍,可能有了不同的理解。想到这些理解,怎么记录?

    拿出不同颜色的便签纸,粘到对应的位置上。关于这种解答问题的便签纸,我建议你可以用一种不同颜色的纸。这样你后续翻阅的时候,一看到这个颜色,就知道这是问题;看到另一个颜色,就知道那是答案。

    此外,答案和问题的序号最好保持一致,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我们后续检索内容。

    这种“化被动吸收为主动吸收”的能力,其实并不简单,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当你在每次阅读前,都能习惯性地提问并探索,你的阅读境界就更上一层楼了,加油!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高手,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gg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