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好不太坏,虽然时不时一地鸡毛却也偶尔有小小的诗意存在。
小时候最大的愿望不是考试第一名(第一名随时是我,哈哈)而是全家可以时不时来一顿“温暖用餐”。
不知道别人家吃饭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我们家的不够有温度。妈妈匆匆忙忙做好饭,爸爸干完活回来快速洗手吃饭,饭桌上爸爸吃饭声音很大,不太说话,妈妈呢,会说说自己做的菜的小情况,爸爸要么随口“嗯嗯……”要么直接不接话,弄得妈妈没趣会问一声:“你到底有没有听见我说话?”爸爸会半认真地说:“嗯,听见的,好吃!”然后又是埋头吃去了。快速吃好的爸爸要么会立马搬板凳离开饭桌,到火塘边抽烟,要么直接从饭桌旁起立离开去邻居家聊天或者去寨子里办点事(那时爸爸当社长)。
我是个小屁孩,妈妈在吃好的时候叮嘱我下一步“分工”(五岁开始我便可以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饭后开始分工是常态)
后来有了弟弟,妈妈更忙了,也开始喜欢埋怨了,却也改变不了现状。爸爸永远那样子,从不会主动分担任何家务,哪怕是清洗自己的内裤。
我的这个家里开始多了很多埋怨与争吵,直到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在爸爸的笔记本里写了一段话,具体的记不住了,大意是让他们不要老吵架。爸爸看了之后不好意思地表达了歉意,还夸了我懂事。后来他们不在我面前吵了,改为“地下吵”了。
所以整个青春年少时期就非常希望家里少点“战火”,多点饭桌前的温暖。
可能是在不知不觉间,这个想法它一直追随着我,默默地存在我身边,直到谈男朋友时开始“沸腾”。
第一个男友刚开始甜言蜜语什么都有,弄得我晕头转向,相处一年后跟他去见家长。家长很会说话,就是一家人吃饭没有“仪式感”,很随意,前前后后,不是围坐起来一起吃那种(我家虽然沟通不够,但吃饭基本都会围坐起来),让我有点不适应。后来问题频频出现,最终分道扬镳。
第二个男朋友,也就是我老公,挺实在的一个人,感觉挺好。第一次去他们家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父母感情好,一家人相处挺有“温度”。虽然其他的条件真的无法跟别人比(生活真的比较拮据,在我想象之外好多的那种),但这一点却让我满心欢喜。
他妈妈会做的菜很少,只要遇到不会做的,立马喊他爸,他爸立马就来了,不会有情绪。在我们偏远乡下,在这么艰苦的家庭里居然能见到如此情景,我十分意外。刚刚开始我稍有点不敢相信,可直到如今他俩还是如此,我信了。
因此,我现在的状态就是:生活十分拮据,时常为钱发愁,好在夫妻关系还行,教育孩子方面能齐心协力。
怎么说呢,过来人应该是一开始就能预料得到我的这个生活状态,对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46588/f1d2fac55f3b10a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