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月儿
初二(2)班的亲子沙龙活动结束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个环节,第一次近距离听到50多个孩子内心纯真的表白,我深深的被触动,孩子们的话经常在耳畔响起。透过这些,看到了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爱与感恩,他们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父母生活的不易,懂得父母的期待心愿。同时,也看见了很多孩子内心的无奈与渴望:
“老妈,我已经很久没和你说心理话了,几乎每次交流,我们都是扯着嗓门,你问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让我很反感,每次吵过我们就变得疏远。”
“我和父母表达不是很多,每次电话时,总会顶撞。我是一个不会表达爱的孩子,性子急喜欢顶撞他们。”
“感谢你,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你认为我很坏,不听话,以为我感受不到你们的爱,其实我都能感受到”
“每次交流,我们会互相争吵着,叫着。在你心里,我总是做不到你希望的样子,总是不在你的立场为你着想,其实我也想好好和你说话,和你交往,只是很多时候,你因为太过辛苦劳累,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烦躁,我希望能好好的和你交谈,好好说话”
“你们说什么我总是很不耐烦,不想听,虽然我懂得忠言逆耳,可我还是听不进去”
“我们平时很少交流,每次交流都是争吵,你为我的学习操透了心”
“我们的脾气都不好,于是就常常发生语言的交锋,我不理解你的大呼小叫,每次都会顶撞”
从这些真挚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孩子的需要:
1-渴望父母对他们内心世界更多的理解和懂得
2-渴望父母能与自己心平气和的沟通(不要发脾气,不要大呼小叫,不要烦燥)
3-渴望父母的忠言能让自己听的进去
作为一名母亲,在现场,我也动容的流下眼泪。孩子们是真正的00后,一出生就在物质丰盛,宠爱有加的环境,吃的穿的用的从不缺乏,也不缺父母的关注和爱。然而,他们渐渐长大,学习的任务变大,每天作业到深夜10点,应试教育下升学的压力像一座无形的山,矗立眼前。每次考试后,都会有一个排名加以评判。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犹如进入了一个封闭的阁笼,每天除了上学,读书,作业,少有自己的爱好,自由和空间;在学校,在家里,一举一动父母都用放大镜,望远镜管控着;稍稍有些问题和瑕疵,马上被看到。换位想想,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
作为一名母亲,我在想,孩子们的要求一点也不多,合情合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呢?
下面就分享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01、每周抽1-2小时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他喜欢的事:
比如一起去喝一杯咖啡,一起爬爬山,散散步,一起去图书馆转一转,亦或一起打一场游戏!
关键是:这件事是他喜欢的,想做的;
父/母要放下所有的工作,家务全情陪伴(千万不能心不在焉,一心几用)
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一周后,得到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除了关心自己学的好不好,还关心他过得开心不开心!在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候,亲子关系一定是融洽的,温馨的。有些话自然而然,孩子会愿意和你说,同样,你有什么想和孩子沟通的话,在这种氛围下交谈最容易让孩子听进去;亲子沟通和职场沟通一样,内容很重要,但比内容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轻松的,适宜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彼此打开心门,真诚表达!
02、多提问,多倾听,少打断,少主观臆断!
和孩子交流时,家长可以改变一下角色,对初中阶段的孩子,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和他交谈的口吻和语气就像和身边的好朋友谈心一样,是平等的,友好的,真诚的。透过一个个问题,去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感受,内心需要,遇到的困惑等等。
一般刚开始,多提正面的轻松的问题:
比如:“小宝,最近妈妈发现你作业速度提高了许多哦,你是怎么做到的‘’
“班级这几天有啥有意思的趣事吗?最近喜欢看什么书?同学们的热议话题是啥‘’
这就是寒暄吧,透过寒暄,让孩子慢慢进入你问他说的轨道。
接下来,慢慢地把话题引入到你真正想问他的话(或者触及他的柔软地带的话):
“妈妈在群里看到,最近一次物理考试,大家都不理想,你怎么看‘’------
“奶奶说,最近和你讲话,你总是大声顶撞,不能好好说话,我很好奇,具体啥情况‘’
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需要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沟通前就凭自己的猜想和预测,断定这就是孩子的错,就是孩子不努力,孩子不懂事,万万不得),每一个当下,都是新的,过去的已经过去,要以新的视角和孩子沟通。也许这次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举例:小宝平时是个爱说笑爱分享的人,有时在课堂也会说说悄悄话,这种现象不止一两次。一天,生物课上,他被老师罚站了,生物老师就此事告诉了班主任李老师,这件事被宝爸知道了,他非常恼怒,一到家,正想对小宝训斥一番。刚巧我下班到家,就说:“先吃饭,吃完晚饭我们再细细说”晚餐后,我把小宝叫到房间里,关上门,并肩坐在床头,轻轻的问:宝儿,今天的事儿是真的吗?告诉妈妈实际情况,妈妈知道你是诚实的人。于是他认真细致的把事情来龙去脉诉说了一遍。原来是他侧着身子,托着脸,老师以为他说话了,事实上,他没说。
如果我们主观臆断,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一次打击,以后在他的内心深处,就烙下一个阴影:爸爸妈妈总是那么自以为是,不听我解释就认为我不对,你们不懂我,也不愿意理解我,不相信我!
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我们静静的用心的听,抱着一种关怀理解的态度去听,而不是满腹质疑,满脸不屑,这样孩子能感受到对他的尊重,理解!谁不愿意和一个尊重又理解自己的朋友说说心理话呢?
我们希望孩子如何对待我们,首先就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
我们希望孩子心平气和,我们父母首先要心平气和,
我们希望孩子自律,我们自己首先要自律。
没有办法,因为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投射出我们自己的影子!
也许他今天考砸了,被老师批评了,在学校闯祸了,最近又不好好听课了,等等-------
也许我们内心暴跳如雷,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抽他几下;
如果这样,孩子的心将和我们渐行渐远,如果这样,我们将慢慢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我们可以做的:首先平息自己的情绪,淡定,告诉自己我是孩子的榜样!等情绪过了以后再和他好好交流,不加评判的听孩子说,了解事件后真正的原因,然后再教育引导!
03.用孩子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对他说
我们是70后,孩子是00后,成长环境,教养方式差距很大,如果习惯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和孩子去交流,很多时候感觉不对味,碰了一鼻子灰!
你好好好读书啊,不然以后没出息,连工作都不好找!
不吃苦中苦,哪能成为人上人?现在贪图享乐,以后后悔莫及
为了你,爸妈操透了心,你就不能为我们想?
这些话,我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听得很多,因此就拿来照搬讲给孩子听,他们哪里听得进!
面对和我们不一样的宝贝们,首先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只能是用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了解他的性格特征,他的兴趣爱好,他的目标理想,他的内心渴望,了解他喜欢什么,害怕什么,追求什么?俗话说,只有懂得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包容!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有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不同于父母,也不同于其他的同学,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一套方法对一类孩子管用,而对另一类孩子就不灵了,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因材施教成为一个理念,流传至今。然而,让学校老师对几十个孩子都做到了解详细,因材施教,的确是太难了,这是理想不可能照见现实。但是我们家长可以,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学习,发现;我想这并不难,如果我们把教育孩子当做门学科,把孩子当做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边学边用,不断精进!这不也是一件美好的经历吗?
当我们能和孩子在同一个频道,他就能接受到我们表达的想法,信息,关爱。就像我们打电话一样,必须拨一个正确的号码,电话才能接通,对话才能继续。
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和孩子链接的号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