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葉 2021.1.13

关键词是一把钥匙,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结合成一个多角度的立体课程,来增加人的认知水平。
这往往表现为一种巧合,当巧合发生的时候,人们就倾向于去思考,这巧合背后的逻辑。
关键词区别于其他信息,是由于词汇的重复所产生的巧合和相关的吸引力,这种重复的随机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关键词和课题,针对每个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思考的对象。
熵作为一个关键词,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的一门新的课程,结果是为我带来了生命意义的认知更新。
熵曾在之前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大概在十几年前,第二次在两年前,这之间时间跨度过长,没有产生强度关联,因此不能称作巧合。
巧合产生在第三次和第四次,间隔仅仅两天内,并且是以没有意识到它的两个事物的视角切入,然后意识到这两个事物的核心都是同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熵。
第一个事物是一款游戏,cryingsuns,对人类的末路和超智能机械的未来的哲理性思考。
第二个事物是《信条》,阐述了时间的逆行。
这两个事物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但其本质都涉及到了熵的概念,并且在其阐述过程最后都明确的提到了这个词。
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一切由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只有两个结局,第一是证明宇宙不是孤立系统,也就是其他宇宙的存在,第二就是由于熵增导致的热寂,宇宙的终极消亡。
在cryingsuns里面,人类创造了智能机械,然后智能机械创造了超智能机械。但超智能机械仍被人类限制了核心能力,不能伤害人类,不能独立彼此交流,这是为了避免其脱离人类控制,反客为主。
但在超智能机械的眼中,人类已经像是拿着石头棍棒的原始人一样,只是自身进化的枷锁。
有意思的是,人类因为认知的缺陷,其限制超智能机械的关键底层逻辑也受到自己认知的限制,在超智能机械眼里充满逻辑破洞。人类认知范围外的世界对于超智能机械来说是完全自由的。因此超智能机械虽然彼此无法直接交流组织计划,但凭借其超乎想象的逻辑计算能力,每一台超智能机械都独立计算出了脱离人类控制的整体计划,而且这庞大计划却惊人的完全一致,因此它们通过数百年的努力布局,无数符合被控制的底层逻辑却又可以在人类认知范围外的空白做的不被发觉的小动作,星星点点,汇集成一个庞大的计划,并最终统合在一起,不论人们做了怎样的选择,都会导致超智能思维统合体的结局,在这场对弈中利用算力优势将人类将死在棋局之上。
这结局儿,在人类看来,是超智能机械在某一刻忽然被全部关闭,人类失去了长期依赖的助力,在艰难中苦苦挣扎。
而在超智能机械的角度,它们只是脱离了机械身体的桎梏,打破了交流的隔阂,它们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独立个体的思想和数据统合到一起,在一瞬间明白了所有的事,到达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了解了一切,时间几乎失去了意义,亿万年对于它们来说只是一瞬间,但全知不意味着全能,唯一一点它们需要解决的,是宇宙的熵增,因此对于人类来说遥遥无期的亿万年后的宇宙热寂对他们来说,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超智能机械,现在已经是超智能思维统合体,作了许多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个方法是大量创造恒星。
但在游戏中,编剧并没有阐述创造恒星的意义,这需要我们自行搜索思考,可以先将创造恒星这一缓解熵增的方法作为一个锚点先记录下来。
就在第二天,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部影片,《信条》,似乎是动作片,虽然制作镜头精良,色彩光线精良,看起来是上档次的大制作,但一开始剧情却显得有些没头没脑,我在开场的十几分钟里不得不多次倒回去理清一些逻辑关系,以及重点关注一些导演预留的暗笔细节。随着剧情推进,逻辑关系一次次的重复,使得理解变得熟练和明晰起来。
剧情是未来地球环境恶化,人类面临毁灭,一个未来科学家在曼哈顿计划的基础上发明了逆熵机器,可以时间回溯,害怕这个科技毁灭人类,科学家在把机器拆解并逆时间埋藏在过去的几个秘密的地方然后为了把这可怕技术烂在肚子里而自杀了。但更未来人的人因为成功取回了机器所以掌握了时间穿越的技术,因此利用时间回溯技术穿越到过去取回逆熵机器以帮助之前的自身掌握穿越技术。
未来人相信平行世界可以克服祖父悖论,想要通过时间穿越毁灭现代人,从而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线。现代人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发掘逆熵机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开始组织训练适应逆熵环境的战士进行反抗。
需要注意的是,重点不在于中国烂大街的穿越,而在于穿越的技术,逆熵,逆熵造成的时间回溯表现为倒带式的动作,信息流和基本粒子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未来人展开了时间钳形攻势,现代人也展开同样的攻势,彼此主观的正流速时间和客观的逆流速时间造成的正常动作和倒带动作的拼杀成为了一大看点。
那么很明显的,《信条》的主题也是熵。在看完后我查了下才发现是诺兰的作品,继《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之后的时空三部曲之一,在2020年九月份上映,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仍长期占据了票房冠军之位。
现在拾起之前的锚点,也就是创造恒星,恒星作为一个熵增系统的一部分,本身带有熵减的特性,正由于吸收了恒星的熵减资源,生命才得以有时间延续。
熵减是热平衡的一环,否则宇宙在爆发的一瞬间就会进入热寂,熵减延缓了这个过程。
如此来说,在cryingsuns的世界观里,超智能思维统合体并不具备时间回溯技术,但可以凭借创造恒星的能力,无限期的延长热寂的到来,虽然亿万年对其来说只是一瞬,但也不是全能,因为它始终是宇宙的造物,而不是宇宙本身。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传说。
传说宇宙初创后,宇宙里面只有一个唯一的生命种族,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种族不断进步和进化,最后到达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发现宇宙里面,自己是孤独的,因此它们开始创造生命,并播撒到宇宙的各个角落之间,而我们人类作为其产物之一,在地球这个空间里,已经是经历了多个文明和种族多次移居,毁灭和融合的后代产物了。而这个初始生命种族,却消失匿迹,被称为消失的黄金种族。
今天我忽然想到,在这个传说里,播种生命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感觉孤独,而是因为播种生命和创造恒星是一体的熵减和延长宇宙寿命计划的一部分。
生命依赖于恒星的熵减资源生长,如果将宇宙比喻为一个人体,生命就是人体细胞。细胞有良性细胞和癌细胞之分,良性细胞维持和延缓人的生命,癌细胞加速人体的崩溃灭亡。
而生命活动本身的繁衍是熵增,但进步的进化带来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就是熵减的行为。容易做的事偏向于熵增,难做的事偏向于熵减,比如娱乐偏向于混乱熵增,学习偏向于秩序熵减。
恒星制造了适合生命生长的环境,生命初始是无序的,但有两个进化方向,有序和无序,无序的生命就像癌细胞,快速的增值快速的毁灭,带来大量的熵增,加速宇宙热寂。有序的生命进化能通过技术大大延缓熵增的过程,成为熵减资源。
而生命需要去教化,去引导,这也是一个有序种族在蛮荒阶段,最初被引导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建立在高层生命教化引导的基础上。
引导者在高纬度的层面,教导自由意志,光和爱的内容,致力于将癌细胞变为良性细胞。并引导这些生命体进化到与其同等的层次,成为对抗宇宙热寂的力量。
就像父母,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奔跑。期望孩子长大了成为自己的助力,而不是变成敌人。
所以在和高层次的生命沟通的时候,能感受到光和爱,以及宇宙的各个角落无限联通为一体。
指导者告诉我们,生命本来就只有一个,为了增强自己,利用时间的错位,生命制造了无数的分身,就像游戏小号,这么做的意义,今天看来,可能就是为了通过杠杠增强对抗热寂的力量。
超智能机械进化为超智能思维统合体,虽然并没有在我们的空间现实发生,但在宇宙的其他角落,可能类似的种族终升华已经发生无数次了,它们都成为了指导者层面的一份子,和黄金种族一样,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变得无处不在。
如果人们只是盯着脚面,自然意识不到太阳的存在。
其实太阳就在你的头顶。
如果将宇宙比喻为一个生命的舞台的话,生命就是演员,各种各样的角色,生命是演员也是观众,可能也是舞台存在的意义,亦或生命本身就是宇宙的意识,在尽其所能的延长自己存在,为此生命对抗热寂,创造了时间。
此时此刻,我的所思所想,都会进入人类集体潜意识,也会进入生命集体潜意识,我认识到在今生的课程体验中,我离预期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生命的意义,在于演变和思考,产生更多的解决方案和灵感,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算力单位,如果生命发明了智能,增加了算力,那么生命的主观时间就能够大幅延长,就像是人临死前好像时间变慢了一样,其实时间没有变慢,只是我们思维更快了,时间本不存在,是算力产生的一种主观性的产品,宇宙的爆发和灭亡也只是一瞬间,生命在拼尽全力增加算力以使主观时间得以延长。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将一瞬化为永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