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剧《理想之城》,看造价师同行是如何接受社会毒打,进而适应环境且不断成长的。
主人公苏筱从事造价成本控制,过去业内有句话“赚钱不赚钱,全靠预算员”。
剧中有句话非常实在,“预算表要做成一张干净表”,“预算表也是一张关系表”,由此拉开苏筱职业生涯挫折及成长进程。
苏筱毕业入职的是大型甲方企业造价部,业内标杆企业,业务能力成长很快,由于她信奉“预算表要做成一张干净表”,作为替罪羊被开除,好不容易进入乙方企业继续老本行,带来一系列考验。
这些考验恰恰是作为职业人苏筱提高控制力的机会,说到底,控制力就是成功行动产生的自信心,通过具体事件完成。
那么,苏筱是如何提高控制力的,看看独立完成这次投标任务的过程。
作为让苏筱知难而退的委婉方式,造价部主任突然派给苏筱一个非常难搞的投标项目,一个人几天内完成某个投标项目。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苏筱经历过大企业锻炼,业务能力驾轻就熟,掌握企业定额指标,有底气。
其次态度端正,心态好,不抱怨,不推责,不怕吃苦,连续几天几夜吃住在单位,一个人默默查看图纸,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查材料单价。
关键还有超强决策能力,投标不是仅仅做预算书,要考虑最终让利系数取舍,确定总报价,既能中标又能获得利润,好比你买一只股票,成本多少,大概率知道利润几何,而这些建立在理性基础上。
理性就是决策,理性人就是进行缜密成本收益分析的人,是决策者,也是担责者。
拥有业务能力、吃苦精神、决策均衡,让苏筱的投标书一举成功,获得中标资格。
问题在于,外行看热闹知道中标是好事,内行看门道认为报价亏钱,那么到底亏不亏钱?
苏筱被公司解雇愤然离去时,第四个特质又给了机会,即人际互动关系处理好,因为和前台女孩关系好,得知领导认为这个中标价格注定要亏钱,于是返回解释清楚。
这时候又是专业能力发挥作用,提出中标价格起码获利8个点,一是材料浪费严重可以通过节约分成解决,二是主要材料通过公开新闻资料获知降价7个点。
这就是理性思维的威力,不亢不卑,以理服人,获得经理高度认可。
想起当年刚工作时,遇到总部一个紧急投标项目,需要完成安装部分预算,不是自己范围事情,又没有其他人可以做,自己主动加班搞定,完全义务性质,却也是自信心提高机会。
当然这个事情证明自己业务能力还可以,后两者能力证明真的不具备,职业发展也就没法和苏筱比较,毕竟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综合能力比拼,业务能力仅仅是基础而已。
当我们说控制力时候,隐含意思是说行动力,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准备包含四个要素:业务能力、吃苦能力、决策能力、关系能力,前两者属于智商理性,后两者属于情商感性,成功人士两方面兼容并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