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同事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照片是她靠在公交车的栏杆上,手机拉着一堆气球。跟着发来了一条消息“两个小时,才卖了9个。”
从去年,我们就在商量怎么能弄个副业,什么外卖快递,代驾跑腿的,不过都因为时间不固定,只能放弃了。后来我刷视频,刷到那个穿着青蛙皮套卖气球的视频,就跟他们说,咱们去卖气球吧!
一个气球进价2块钱左右,开口卖十五,然后讲讲价卖十块,实在想买就十五块钱给两个!也就是说一个气球最少能挣五块钱。一天卖十个就能挣五十,二十个就是一百!
同事家里有两个孩子,跟婆婆关系比较差,最近可能又爆发了冲突,所以果断下单买了气球。周末出去卖气球,不在家跟老太太欧气!
没想到今天,她就真的出门卖气球去了。一中午九个,销量很好了。毕竟我们处在济南的西部,附近没什么大的景区,也没有人流量特别大的地点。同事去的是森林公园,她去的话,还要倒一下公交车。拍照的时候,她是在往回走,因为今天天气不好,那会下雨了,不得已先回家再说。
记得前两天我在楼下遇到一只“青蛙”。穿着皮套的小男孩拿着十几个青蛙气球正准备骑电动车去森林公园。我问他卖的怎样,他回答说就是为了玩。看他潇洒的样子,可能也真的没有在意所谓的收入吧。
不知不觉中,生活的压力转移到了我们身上。再也不能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生活了。除了工作,人们开始寻求其他收入来源。而济南为了创卫,已经把地摊经济弄得事实而非。建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夜市,却只是方便了很多专门从事这样工作的人。对于像我们这种上班族来说,那些圈起来的夜市,跟我们无关。一来地点固定,很多地方下了班去到就很晚了。二来摊位费很高,摆地摊只是为了增加一点收入,有些摊位可能一天的收入就几十块钱,交了摊位费剩不多少,还不如不去受这个累。
所以我一直以为夜市应该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有聚集性的市场,而不应该是人为干预建成的。夜市是为了方便周围生活的居民,同时满足人们赚取薪酬之外的收入。变了味的夜市经济,看起来红红火火,却没了当初逛夜市的那种感受。
卖气球其实很严肃,也很深刻,只是不知道上面那些人能不能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