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水之行(三)

山水之行(三)

作者: 流年染墨香 | 来源:发表于2023-08-21 00:52 被阅读0次

      远赴人间惊鸿宴

      一睹仙山盛世颜

      问道几许何所愿

      福禄寿喜财皆安

      似乎是积蓄太久的一种期盼,亦或许是对老子道德经的一种执着追寻,今天我们终于要登老君山了。去感受老子道德经的精髓所在。

        先介绍一下老子吧。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与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等并称“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就是这位已化作仙人的大教育家,两千多年前骑一头青牛,隐居伏牛山,潜心研究,将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汇聚成一部为人、为世的传世佳作《道德经》供后人、世人参悟学习。那么《道德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它的精髓要义是什么?

        《道德经》的精髓提炼出来只有六个字:“顺势、微著、自然”。这六个字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能够帮助人们悟透《道德经》的真谛。其次,老子认为世界是阴阳两股势能的来去交替,阳势代表着生发、壮大、成果,而阴势则代表隐去、衰退、消散。这两股势能是此消彼长、互相对立的,是顺应自然的。此外,老子的思想也强调了对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最后,《道德经》中的精髓也可以用“无”来概括,即道的本质是“无”,因为道不能有具体的属性,只能是恍恍惚惚的一片混沌。总之,老子道德经的精髓包含了顺应自然、辩证思维、无为而治等多个方面。

      一个人成就一部优秀作品,一部优秀作品成就一个了不起的人。老子抛开世俗,用出世之思想推演入世之方法,给后人留下处世之道,令后人敬之、学之。

      真的不虚此行,坐索道来到十里画屏。老君山十里画屏在初秋里的云雾里尤显神秘,山的背阴面被云雾深锁,原本的林立峭峰,原本的苍松劲柏,原本的万丈深渊,原本的峰峦叠嶂……被浓雾掩盖、填满,偶尔阳光闪一闪,会看到山的轮廓,游人在浓郁中穿行,极像仙人在天宫游荡。老子能寻到这样一个绝佳的归隐地,足见其独到又智慧的眼光,看来美的环境是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登上伏牛山最高颠,一副对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横批:无为”告诉我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和智慧。人是自然的主宰,却得从内而外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又登玉皇顶和金顶,看香客如织,在烟雾缭绕中将自己的心愿寄托给太上老君,让老君成全他们俗世之宏愿,现世之安稳,今生之梦想。

      而我在拥挤的人群中寻找一份沉静,寻找该有的一份悲悯和坚定,以及寻找那份入世的自信和从容。

相关文章

  • 山水之行

    初来乍到,青山环绕 小桥流水,相视而笑 酒足饭饱,嬉闹而返 日暮西山,伴月而眠

  • 山水之行

    早已盼望着的今天终于来了。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一天,关上门,去山上玩一次了。 那里有山有水有树林,...

  • 舟山之行,山水之间

    我就在这里远远的看着那个叫家的方向,在2017生日的日子里

  • 梅山水库之行

  • 莫干山的游戏之体验

    人生如游戏,吃喝玩乐,游山玩水,顺便实现自己的梦想,莫干山之行,是考完试放松的约定,我喜欢山山水水的爱,静听山水的...

  • 蟒河之行——山水篇

    清晨的一路,都是红日云间穿,青山两道走的自在潇洒。高速公路上车开的平稳,若是久坐的乏了,大可生个懒腰松松筋骨。不觉...

  • 与民同乐

    来到了醉翁亭,自然想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山水之乐。站在采风之行的终点站,此时的我却更为看...

  • 山水自然

    第11课 桂林山水之行学习分享 【山水自然】 我在很久很久的时间段内,是一个极其紧张的人。 我能紧张到注意不到谁在...

  • 海巢日记II台儿庄古城印象

    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文化是旅游进程中最重要的载体资源,从这个角度讲,我的台儿庄之行是乐水之行。...

  • 三蒲书画

    三蒲山水画 三蒲山水画 三蒲书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之行(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ue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