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睡好休息好, 第二天, 我们起了个早赶往梦想中的大草原---那拉提大草原。
我们选择的是那拉提的空中草原
,买了门票, 迫不及待的坐上区间车,
一路旅游大巴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忽又盘旋而下,蜿蜒而又惊险。时值初秋,路边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草场,过膝的花草有些已经渐渐褪去绿色,开始泛黄,
一道一道地整齐地匍匐下来,是牧民在收割牧草, 做为畜牧们过冬的食物储备。在车上心里不免忐忑, 这个时节来草原,
草已经不再青翠,估计景色要大打折扣了,然而在翻过一座巨大的山峰后, 眼前居然被一望无际的绿色给铺满。
像久困樊笼的鸟儿, 一下车就像重获自由,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奔向那一片浓的化不开的绿色中去。
这是一片群山夹抱的草皮原, 两边群峰耸立, 在这个时节, 很多山头的雪仍未化开, 白雪盖顶,与山头漂浮的云朵缠绵一起, 竟会让人看不清是雪还是云。
一条亮晶晶的溪水叮叮咚咚从雪山之巅流下来,淙淙流过草原,水花晶莹剔透,敲打过坚硬的岩石,亲抚过花草娇嫩的脸庞,滋养着草原上万物生灵的身体与灵魂。
远远地一阵马蹄由远及近, 骏马奔驰, 风一样的牧马人,正追着一匹脱缰的骏马,四蹄奔放鬃毛烈烈,绝影而去...
草原的天气多变, 刚刚还是乌云密布担心会下雨,顷刻间便见远处一阵阵风推着乌云慢慢逃窜, 硬生生地扫开一片碧蓝,金色的阳光毫不吝啬的洒下来, 万物都仿佛生了光辉。
白色的蒙古包, 零星地散布在绿色的林野,像白云点缀着蓝天一样, 点缀着大地。 天与地距离如此之近, 云朵从头顶飘过, 顺手就能扯下。 而天幕仿佛就是从前面不远处渐渐升起笼罩着草原。
大多数的牛马们只管低头啃草,哪管它世界的喧嚣。 偶尔也会停下来,驻足抬起头来静静地凝望这一群陌生的来客,也是一副淡然自在的模样,须臾便又继续埋头继续.
远远地从帐篷里有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走过来,
遥远的向我们招手, 我们迎她过去。 是一个美丽的哈萨克小姑娘,浅棕色柔软的头发,细而长的眉毛,胖呼呼的脸蛋上挂着两朵草原独有的绯红,
大眼睛俏皮可爱流露出羞涩和拘谨的可爱,走进跟前, 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去她家帐篷喝酸奶。 见我们答应后,
小姑娘迈开两条小牛犊般健硕的小腿飞也似地跑回帐篷把姐姐给叫了出来, 和我们打招呼。
姐姐一头黝黑的头发, 浓眉大眼,
普通话比妹妹流利多了, 在县上读书, 放假就跟随家人来到夏牧场帮手。 说话间小姐姐已经开始熟练地提过发酵过的酸奶给我们调配起来,
牛奶都是自家牧场的奶牛挤的, 味道最是醇正不过, 尝了下, 确实不错,一大杯十元一下就喝见底了。
我们拿出身上带的零食和小姑娘们分享,
一下子小朋友们就非常熟络了, 带领我们参观他们的毡房,两间紧挨着的蒙古包,都铺满了颜色艳丽的毡布,做饭在一间,另一间用来只用来睡觉和休息。
虽然空间小,但是却叠排得整齐利落。 风干的马肠挂在帐篷外, 听说是哈萨克的美食。

在我们正要告辞的时候, 小姑娘飞快地跑到隔壁睡觉的帐篷,拿出一个小红包背着, 正诧异呢, 姐姐笑着说,每次来客人的时候, 妹妹就把她的红红的小包背出来给大家看。 真是天真可爱的小姑娘。
这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地,
也是牧民们较多的夏牧场, 不像冬牧场人迹罕至每户牧民相隔几十上百里远。 就在小姑娘家前面不远处,还扎着好几个蒙古包。 我们信步向前,
对面坡上一桃红衣服的小姑娘骑马向我们小步轻快地跑过来,小小身姿却英姿飒爽的样子,单单看这一场景,就让我们欢喜得不得了。 小姑娘远远地和我们招呼。
对草原的小姑娘,我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些游牧民族的小姑娘生活于广阔的草原之上, 与牛马羊为伴,
物质生活简朴,勇敢善良,淳朴羞涩而又可爱,个个从小便懂事能干,这些是娇贵的城里孩子难得的品质。
骑到跟前,
小姑娘怯生生地问我们要不要骑马, 她可以带我们骑马。 对于前日刚刚初尝骑马滋味的我们来说, 是非常想念在马上背恣意奔放的感觉的,
何况小姑娘家骑马真是性价比超高, 只要50元一个小时,可以随意在草原上跑马。
前天在禾木骑马可是260元两个小时。这个草原上也有专门的骑马场,就在一个圈起来的圆形草场里跑几圈, 80元一个小时,
想想真是太划算了,于是欣然答应。
远远地看见小姑娘奶奶抱着小孙女蹲在草地上,奶奶不会汉语,我们和她打招呼,她就用笑来回应, 那笑容纯净又温暖, 简直可以融化掉身后的雪峰的冰雪。
头戴灰色毡帽,有着典型哈萨克人高鼻深目长脸的爷爷此刻正坐在帐篷外的小坐凳上专注地缝补着一个白色的布袋。 老人家不善言辞,也不苟言笑, 听孙女说我们要骑马,转身就从不远处牵过来两匹马,又从帐篷取出马鞍,默默地套上马背。
在等待骑马的间隙, 我们看到搪瓷盘子里装着白白的一小团一小团的像丸子一样的东西在晒着, 猜猜是啥?
伙伴们禁不住好奇,围着左猜右猜,
不知道是啥, 小姑娘告诉说是自己做的奶疙瘩,发酵后的酸奶熬制的, 可以吃。 拿了一个,轻轻捏下一小块, 尝了一口, 哎呀, 差一点就吐出来了,
又咸又酸,味道真没法形容, 小姑娘一见我们那酸到变形的表情, 咯咯直笑, 说奶疙瘩晒干了才好吃。
在草原上骑马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不需要赶时间赶事情,就这样信马由缰慢慢地走, 迎着西下的太阳, 沐着草原清新的微风,轻夹马肚,翻上小坡,涉过溪水,看更远的风景,想最暖的人.
矫健奔驰的骏马, 悠然自得的牛羊
云朵驻足在草原 ,静静地窥望
时光在这里变轻变慢
如果能把时间凝住,我愿意就此老去...
手握缰绳的老人
头巾在暮色翻飞
深深浅浅的皱纹里
荡漾起古朴的笑容
仿佛能抚平一切尘世的悲伤

在晚霞满天暮色四起的傍晚时分, 回到那拉提小镇, 司机把我们带到一家当地人的小院子, 精巧干净的院落,宽敞整洁的蒙古包,民族特色的艳丽厚实的毡毯,精美的绣花被,绣花巾, 水电都非常方便, 简直不能更爱。
房东是两位哈萨克老人,子女们都在县城上班居住,
老两口把镇上的房子收拾干净,并搭建了帐篷用做民宿。由于没有事先订房, 对于我们的突然到访,老人们仍是认真热情的招待。 热心推荐各色特色菜,
牛肉炖土豆, 野蘑菇炒肉,大盘鸡等等, 虽然沟通有些费力, 老人只会简单的汉语, 但老人一丝不苟地用笔一一记下我们的要求,认真的样子,
让人肃然起敬。 推荐:野蘑菇。 基本家家餐厅都会有的特色菜, 也是当地人的家常菜, 味道鲜美,炒肉, 炒蛋都是绝对的美味。(晚餐无图,
因为太饿了,只顾着吃了)
早餐的揪片子(汤饭),面片儿下在羊肉汤里, 再配上番茄香葱等,香鲜味美,回味无穷,地道新疆特色美食,一大盆轻松就被我们“瓜分”完毕。
早上告别时, 想跟我们可亲的房东大叔来个合影,结果我们的司机大哥一口气给拍了十几张, 下面这张是最好的, 人像完美虚化和忽略,技术着实感人。
在新疆, 尤其在山林草原的公路上,经常会看到成群的牛马羊, 他们不惧人和车, 自顾自地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走着, 尤其是牛甚至公然在路上躺下, 摆出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无赖”状态,果然是牛气哄哄,逼得车辆必须小心翼翼地减速绕行。
新疆处处是风景, 每一处的景色又都不一样。 高山溪谷,云杉清水处处可见, 当你眼睛一路看过来后,对于初见的那种兴奋感就会大大减弱, 以至于我们在唐布拉景区停留的一天并无太多新鲜感—— 这一路都是这样的美景啊。
登上一山还有一山,山外有山
一山还望一山远,轻忽忽的月亮飘上来
草甸里丰茂的草
山坡上盛放的花
山岗的马儿在张望
山谷的河水稀里哗啦
西下的阳光拉长了树的孤独
光影交错的时光里
不如
咱们先来共一支舞
再迈上家的归途
独库公路是新疆最为险峻的一条公路,
公路纵穿天山山脉, 连接起南北疆,是新疆南北交通的一条命脉。而天山山脉之险恶,气候之恶劣是人尽皆知的。 为了修筑这贯通南北的路,
解放军工程队在1974-1984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十年里牺牲了一百多位官兵。
在乔尔玛315国道的零公里处,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树立起纪念碑,纪念为修筑独库公路而牺牲的英烈。 和平年代对这一代人的付出是难以想像的,
但在后面的路程中我们才真切的体会到这一条路是修得多么不容易。
车子在连绵密集的山脉间盘旋穿行,蜿蜒蜿蜒再回旋回旋,悬崖和陡峰忽左忽右,不断要看前后左右的车辆,还得注意山顶的落石。 每一次下雪必得封路,因为冰雪可能会裹挟山石下跨造成塌方,纵然是晴好的天气, 路边也不时会有滑落的碎石, 这一路是行得心惊又胆颤。
天山的颜色是富于变化的,
最高处是常年冰雪覆盖,寸草不生, 铁灰色的山石被风和雪水侵蚀的尖锐锋利,远观之就像一把把利刃直刺苍穹;
接下来是褐色或者土黄色的沙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雪山化水和强劲的风力把山顶的坚硬的岩石侵蚀成沙石裹挟而下,堆积形成山丘。
再往下一点便是浅绿色的低矮植被层,
居然会有成群的山羊不顾生命危险在山间啃食那些浅草,稍不留意就可能会粉身碎骨,让人不得不感叹生活多艰生命的顽强。
天瀑, 来自山峰的冰雪化水汇集成一条白练,从山头奔流直下,真有天上来水的气势。 支流在低处汇聚成水洼池, 清一色翡翠绿,冰冰凉。
翻越群山, 回归到平原, 顿时觉得如释重负,重返高速, 一路轻松直奔乌鲁木齐而去,踏上返程的归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