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我们大多数人对古代打仗的场景认识,基本来自小说和影视,当然这大多数肯定也包括我,一般人没条件也没精力去研究古典籍,看看古人打仗到底是个什么搞法。下面我们就还原猜测一下我们在小说和影视中常见的几种古人打仗场景。
场景一 双方将领死磕
这种场景在小说最为常见,列阵完毕,双方将领打马上前,而后开始喊“我乃谁谁谁,来将何人,报上名来,老子刀下不死无名之鬼”!而后对方一般喊:“我乃谁谁,你小子不要太嚣张,看我今天送你见阎王”!就这样,特么你一句我一句,最后话不投机,开始互砍。这样的场景展现出来,比较吸引人,也更能刻画出人物的威武霸气形象,所以小说影视里很多这种描述。当然,这种将对将单独厮杀的场景真实中肯定也存在,但应该是少数情况。一是可能双方队伍列阵,在正式进攻之前,双方会派出自已一方最能打的人,但不一定是领军将领,先PK一下,希望展示一下武力,提高己方士气,打击对方信心。二是可能敌对双方将领带兵都不多,而这两个将领要么刚好都喜欢单打独斗,要么两人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所以让自己队列列阵以待,他们俩先弄个你死我活。
场景二 双方呐喊冲到一起群殴
一般表现手法是一方将领挥剑大喊,冲啊!另一方将领也拔刀怒吼,杀啊!而后双方骑兵策马奔腾,步兵玩命奔跑,搞到一起后十八般兵器死命招呼,最后杀得震天动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场面很宏大很震撼,影视剧最喜欢拍这些,吸引人啊!但我们细想一下,大家都这么实在吗,你冲我也冲,列阵防守多好。你冲,老子放箭!冲进来,我驻马桩一放,长矛一架,够你冲锋的喝一壶。所以猜想 这种情况,一是可能出现在一方开始溃退,另一方冲锋掩杀。二是可能双方队伍不多,突然遭遇了,摆阵行可能都来不及,所以冲到一起砍吧!没招了。
其实古代打仗,最讲究阵行,大兵团作战双方一般都有预定战场,这样才能列阵对攻。双方兵团对进,差不多了,双方安营扎寨。安营扎寨后,其实就相当于建立了一座临时的防御城墙,相对是安全的,这时候双方就会想法设法把对方兵力调出营寨,而后找个地方打个伏击,干掉对方一部分,或者野外列阵开始弄。如果双方都想决战,那么来吧,找个够大的地,双方几十万大军摆好,开始干!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干!打乱对方阵形,就这么简单!双方的布阵都是由一支一支队伍构成,有前军、左军、右军、中军、后军等等,每一军里也是一个一个方块构成,就看谁能根据自己队伍、地形等实际情况,把阵形摆得更合理。
而后双方就找对方的一个方阵或几个方阵开始突破,当然不是散开乱打一气,可能是进攻方阵齐头并进,这样有气势,杀伤力够大,容易瞬间突破。你看唐朝的抹刀阵,为什么令八方胆寒。你想想,几百大力士,齐刷刷挥舞一两米长的抹刀,一路砍过去,那不是鬼挡杀鬼佛挡杀佛啊!只要冲散对方一个方阵,那对方整个一面防御可能就乱了,最后就是全乱套,一乱一退,进攻方乘机一掩杀。这时候如果防御方不从另外地方进行有效反击和突破,那就兵败如山倒了!所以,一场大仗下来,真正死的人没多少,大部分都是被俘或者散了。所以你看一些将领带出去十万,最后败了带几十个亲卫逃了,过段时间又特么带出来十来万,哪那么多人,都是收拢那些逃跑散了的,再补充一些,整一整有开始得瑟了。
所以,双方对阵,可能就是几百精锐死士死磕,哪方磕输了可能整只队伍就乱了,甚至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累计全军,这就看统军将领的控制能力了!
场景三 爬墙攻城
攻城方将领大喊一声,攻城!而后进攻方玩命往上冲,到城墙下架上云梯往上爬,而后城墙上面的拼命放箭,往下泼热油、砸石头、捅刀子,还有往外推云梯,忙得不亦乐乎。此时攻城方一般死伤惨重,叫苦连天。作为影视确实让人看起来血脉喷张。但现实中攻城应该不是这样的。
这种攻城场景可能只是那些还没成气候的起义军在攻打一些小城市,真正古代的正规军攻城那套路和武器肯定先进得多。
首先攻城梯,下方是非常稳的,城墙上的守城士兵想人力把攻城梯推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进攻方士兵登梯爬城墙时,下面应该会有掩护的,比如箭雨、火球等散向城墙上防守的士兵,不可能让防守方从容不迫的操作预先想好的动作的。第三,攻城门可能才是重点,撞开,或者炸药炸开。当然攻城最好的办法是让对方开城门投降,或者安排内应,里应外合赚开城门。实际上,历史上的攻城,大部分都是后面这种方式,真正死攻破城的还是很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