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过往皆为序章,那么,所有活动,于学校教学秩序而言呢?则应是一种贯彻,是一种检验,而不是让“有序”变成“无序”的诱因。
学校有一项规定,为:“上课期间,需保持安静,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如果可以大声讲话和表达,则是在被邀请到发言和交流的时候。”
正常按照课表上课,学生基本都能保持警惕,因此,几乎都能做到。遇到活动呢?比如,体检。要怎么保证呢?
一、学校管理:顶层设计,整体保障
首先,活动开始之前,需以管理团队为主体,做好整场活动的顶层设计,其中,不仅包括活动本身的开展,更要兼顾活动与正常教学的有机融合与和谐共处。
以体检活动的有序组织为例。
1.时间划分
一天之内,需要完成整个校区共62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的体检,显然,时间很紧。因此,就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节课,哪些班级检测?第二节课,哪些班级检测?下午,又是哪些班级体检?通过安排,助所有班级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各自完成体检的时间。
2.人员配备
体检面向全体学生,又是利用上课时间,则需要明确每个班级的带队老师,并让所有带队老师知道具体做法。
比如,整班来回,有序在班级教室与检测地点之间往返。在体检现场,要配合校医做好学生的分流与引导。
再有一种情况,如果当节课体检不能全部完成,结束之后,学生又由哪位老师整班带回?凡此种种,都需要全盘安排,一一说明。
3.管理跟进
孩子不同于成人,如果不干预,则彼此交流,产生喧哗几乎成为体检现场的必然。因此,不仅每个班级要有带班老师,在此基础上,还需有管理人员现场指导与提醒。
当学生不知不觉开始讲话,甚至是讲话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管理人员需协助带班老师及时阻止并引导安静等待;当学生个体体检完毕,拔腿就要回教室去的时候,管理人员需协助带班老师及时组织学生现场排队等候……
与带班老师一道,助学生感受和体会只要上课期间,即便没有听说读写,没有学科学习,但是,关于上课的纪律也仍然要遵守,规则也仍然要践行。
二、教师带班:厘清认识,严格要求
带学生体检,不同于学科教学,但是,也是学生在校活动内容的一项,所以,从育人高度来看,有其重要意义,作为带班教师,需按照学校统一安排,严格要求学生。
1.不夸大学生的自律
学生体检,在班级教室与体检地点之间一次往返。复杂不复杂?当然不复杂。所以,学生会不会迷路?也自然不会。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那么,老师还要不要跟着学生队伍一起往返?
此时,不能夸大学生的自律,为避免队伍行进对其他班级正常上课,对整个校园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影响,作为带班教师,必须要随学生一道,与学生一起。
2.不弱化自己的管理
在体检现场,有体检工作人员,还需要带班老师吗?
从参与体检学生人数与体检工作人员人数相差非常大的现状来看,带班老师在体检现场,也需要继续体现老师的专业,发挥老师的作用,协助体检工作人员,做好学生现场的分流与指引,让管理与自身同在,让影响始终都在。
三、学生主体:认真应对,集中检验
对于学生而言,每次参与活动,都是一次集中检验,代表自己,代表班级,代表学校。
1.规则始终在心里
上课期间,需保持安静。对于这样的规则,在教室里,记得;在教室外,记得。有老师在,记得;没有老师在,仍记得。“上课”时候,记得;“不上课”时候,仍记得。
因为,“上课期间”,实指从上课铃响到下课铃响之间,要让对规则的遵守成为一种自觉。
2.评价一直看得见
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参与,都是行动主体对他人的表达。而从表达当中,可以看出行动主体的已有素养。离开教室,没有学科学习,能否依然保持安静?不仅关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关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参加体检,怎么去,怎么回?在体检现场,怎么做?都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检验和考验。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中高年段的小学生,尤其要看得见。
只是一次体检,有必要如此这般吗?
当我们对活动的意义形成正确认知,则自然会对全盘设计,认真对待,自我评价,深以为然。并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深以为然”当中,切实做到,最终看到,有序在校园里一如既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