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今天准备开始练习打毛线,糖果给我拍的照片,每天固定时间做简单重复的动作,是锻炼意志力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用打毛线的方式。因为我常常做事虎头蛇尾。想起几个月前我拿了两只铅笔打毛线,我妈回来后直接给我拆了,然后那卷毛线我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最后成了我儿的水杯套。我妈总说:巧妈生笨女儿。我妈手很巧,我手很笨。针线活儿我妈看看就会,我手把手教也学不会,最后自己都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直接放弃。可是最近流行的书《刻意练习》里说没有天才,刻意练习一定能成高手。我想了想,我从来不刻意练习打毛线,尝试几次被我妈贴了标签以后直接选择放弃。但我小时候对这件事是很有兴趣的,看见一群妈妈天天坐一起打毛线很好耍,于是问我妈要了一团毛线,问了如何起针,然后自己找了很多工具学习这个技能,我记忆里用过树枝,牙签,雪糕棒,铅笔,筷子等等等等,如果我妈懂得保护我的创造力,鼓励一下我,也许我现在也可以打各种毛线。可惜的是,我妈发现了我的各种创意打法以后,总是会说要不得,你这样没对,你要像我这样……就直接把我的线给拆了。几次以后,打毛线这件事我一点兴趣都没了。这几年她帮我带糖果,糖果耍积木,她走过去说,糖果要这样耍,你这样不对,来外婆教你……糖果几次不能按照自己意思来,就丢了积木走了,留下外婆在哪里玩。这种事发生几次以后,糖果再也对积木没兴趣了,就这样大多数玩具没两天就丢角落里积灰了。因为最近在一次和朋友的育儿谈话中说到了一件事启发了我回想过去这些细节,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大人就是这样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与自由玩耍的能力,却要求孩子长大后要创新要自主。那次朋友给我说的事是这样的:她带着女儿去参加一个亲子烘培活动做披萨,她女儿全程跟着老师指导完成了披萨的制作,而有几个一起的孩子却不愿意做,常常妈妈说:你跟着老师做吧!孩子说:我不做,我不会,妈妈你做。最后大部分工作都是是妈妈独自完成的,孩子只在一边看。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跟着做完?有的孩子却直接说我不会?我朋友分析这些孩子有可能和我小时候的经历一样,当我自己想做个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有权威人士告诉我,我做的不对,所以我知道了这件事有对的做法,然后我发现自己不会按照对的做法做,最后我放弃了,以后有权威人士在,我都自动放弃,因为她做的肯定对。当然我小时候物资缺乏,家里条件也一般,我妈想让一切事情都做对避免浪费这也没错,过去的事我们就翻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与环境。但现在条件好了,试错成本还是有的,并且很多事本就没有高低对错之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好奇与创新,保护他的自由空间,接纳他与我们的不同,让他发展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而我们只需要引导他注意安全就行。一块石头,他想让他扮作车还是蛋糕,都是他的自由,孩子本身是非常自由的,自由的玩耍自由的成长,慢慢的听到的评判多了,也就失去自由了。所以不是巧妈生了笨女儿,而是女儿的巧和妈妈不一样,不能被接纳和认同,最后就变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