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在豆瓣看到这本书,拿来看了看。颇有心得,毫不夸张的讲作者把我以往对成功的理解,更加明确的表达了出来。
这是一本不一样的角度来讲成功的书。至少我们通常会认为努力=成功,至少我在幼儿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这一度令我很苦恼,因为这就是一个骗局,一个谎言。
以下内容是我自己对本书的总结,肯定不全,甚至不能完全表达本书作者的意思,所以希望大家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我这篇文章。对错与否,是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观点的。(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您的观念的任何修改意图)
首先这本书是讲成功,那我觉得有必要先讲讲对这个词的理解: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是成功。(想百度的同志,我想还是就算了,和我的大同小异)
我对天才的理解:是先天的机遇,出生年月(并不是算命用的,而是所处时代的位置),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影响下的产物。
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观点是:成功是累积效应的结果
世界很大,感谢你愿意陪伴我这些许的时间!
本书要告诉我们的观点:
1.机遇和马太效应
先说说出生年份这件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可不可以说成功的人是因为在恰当的时间点积累了比别人更多的经验,从而成为了比别人更卓越的人。然后,又因为赢在了起跑线上,所以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能变得更成功。这里给出一个名词“马太效应”,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你说是不是很狗血,本来出生这件事就不是我所决定的,然而我却要为此负责(当然我不是讲我们就要抱怨,这个坑,我们应该怎么迈过去,我会在下面总结的时候讲)。
2.1万小时定律
这个定律我估计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过多讲了。在本书中告诉我们的是:努力,走进目标,尽力去实践1万小时定律
讲多了,我觉得是废话。我觉得我对一万小时定律是持有赞成态度的。但是,我要讲的是,我们怎么去实践?难道真的以为,我自己往里面砸进去我如此多的时间就能成了吗?
1)它并不适合所有领域。
2)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这1万小时,在下决定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我们的环境
我们来算一下:平均一天3小时的训练量来讲,需要10000/3=3333(天)=10年
当然并不是说就必须要1万小时才行,8千的时候或者更低,我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就已经在某个领域,有了成就。那我们直接砍掉一半时间,5年。至少我认为,在这5年里我平均每天找出固定3小时来做这件事,很容易吗?我们需要长期不会太大变动的生活环境,我们是需要坏境才能有空间去做这件事的啊,其次对于我自己来讲,单独依靠我自己的意愿,去做这件事,这需要多大的热情?在如此上时间里持之以恒的去做。并且单独依靠我自己。我想谁都做不到,即使做到了,也就成了我们眼里的怪人(怪人科学家的故事,我不用多讲,大家都知道啥意思吧)。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看为什么依靠自己不行:莫扎特,我刻意去查了一下他的传记,第一页便讲到,出生在萨尔茨堡,这个地方您可以去查一查,他有什么特点;爱因斯坦,最简单的一点,犹太人,大家看看犹太文化,你便能想到小时候是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有时间去搞物理;最后讲讲牛顿,我们的牛老爵爷,这个人绝对是个怪癖,为什么就因为他是最大程度依靠自己来实践这1万小时的,环境因素占据不大,导致他与环境格格不入,才养成了怪癖)你觉得你是怪癖吗?你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成为怪癖(当然这个词可能形容不准确)吗?
3.智商
我没话说,大家谁都没办法。什么可以训练大脑,我相信,但是。你愿意拿出很长时间去训练大脑,然后觉得达标了,再去用达标的大脑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吗?或许可以试一试。当然可能这话太绝对,大家,打发时间来看就好,不然也不会去看别人的读书心得吧!
4.家庭背景
家庭导致生活环境,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做事总要先看看环境吧,最起码您出门不是先看看天气的吗?也许您看了,只是没注意到您看了。
那么如果环境不好,怎么破?我的想法我在下面总结(有一个分割线,想提前看的直接找线把)讲。
5.天才真的完全依靠他们自己吗?
天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天赋异禀,其差距,是由于机遇,文化,家庭等(别问我等是什么?我不知道)共同创造的产物,这里再次强
调马太效应的作用。
我们应该有的观点:
1.努力≠成功
2.大多数我们不必可以追究公平与否,因为我们即便知道了也不能改变什么
3.对于大多数人,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对于成功人,他们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
4.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个性作用并非成功的决定因素,而且占的比例还很小)
5.注意时代
6.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的汗水”什么狗P之类的话扔在一边(这句话的完整句子是: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爱迪生,多么痛的领悟。。)
总结
我们可以做的(再次强调,仅为个人完全正确观点,没有任何想修改其他人任何观点的意图):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这很重要。
机会,一生中总会有那么几次,能抓住2,3个,人生就翻盘了。时刻要保持,待定状态。
当处于糟糕的环境而又不能改变的时候,我想引用《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半句我们想不管,就做好前半句,剩下的便是等待,如果您迫不及待想要改变,那我没办法(请宽恕我,不能给您更好的建议,自求多福吧)
关于智商上,我不想说啥。我是没办法,但是我的观点是:在某些方面,我是相信随机论的。相信运气比智商重要一些,只能这样来安慰自己了。书中提到一个门槛效应,就是智商达到标准后,再多的都是多余的。反正我不信,至于您就自己决定吧。
关于让自己有一个长板,以此来立足,在如何实践1万小时定律的方面。我想,我只能在限有的环境里,尽我所能,去花跟多的时间去做那件事,能不能成,真的不归我们管。如果我说你只要努力,付出时间,就可以了 。你信吗?
最后一句总结:确定活下去要做什么,去做。
(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可以望包涵并指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