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未见过看到自己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
已矣乎:感叹语,算了吧。
自讼:自责。自我判别。
这段话引起三方面的思考:
01)能否见其过。
也就是能不能看见自己的过错。
1.不能看见自己的过错,即使别人指出,仍固执地认为是他人对自己的恶意攻击。生活在自我的思维囚笼里的人,哪里有进步的空间?
2.不知道自己有过错,但是经他人指正,可以看到自己的过错,改与不改,要看个人的修养悟性了。
3.能主动随时察觉自己的过错,并自我反省即使改正。
孔子说,这样的人他从没有见过,可见能达到此种境界的人太少了。
但这是每个修养自身的人都要追求的目标。
02)能否勇于承认过错。
尤其是在他人指出了自己的过错之时,很多人的反应是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能使我们从愧疚,焦虑等情绪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不管怎样,推卸责任,貌似能够减少损失。
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承担责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
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也许会有所不同了。
如果承认过错,让我们多了一次成长的机会,那我们还会抗拒它吗?
03)对于过错如何改正?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除了勇于承认,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如何改过。
能够及时改过,这个错误更不容易再犯。
举个网上的例子。
江苏宿迁,一熊孩子因贪玩,从自家七楼往楼下倒墨水。
事情发生后,孩子的母亲亲自带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并拿回被弄脏的衣物,和孩子全部手洗。洗不干净的全部赔给人家。
还请了专业人员清洗小区被污染的外墙,并让孩子一直陪着在太阳底下看着。
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弥补过错。
相信有了这一次教训,孩子基本不会犯同样的过错了。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也是这个道理,认识到错误,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
这个错误,就成了我们成长的阶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