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后,原本计划睡四十分钟,定好闹钟以后,再醒来时却是昏昏沉沉,疲惫的感觉。
我关掉闹钟,从床上坐起来,发现依然很困,困得坐不稳,只想躺下。
这样的感觉历历在目,只是中午尤为强烈。中午午睡很容易产生起不来的感觉,闹钟响后,冒出的第一想法是“好困啊,不想起床,要不再睡一会儿吧”。
有时我会选择迁就这个嚷嚷着起不来的自己,有时又会坚决地坐起来缓一会儿,喝杯水,逐渐地没有那么困了,于是就会觉得很神奇,前一分钟的我还很困,此刻的我却如此清醒。
在学校午休时,通常都是在桌上趴半小时,调一个振动的闹钟。有时醒来也格外疲惫,但会站起来走一走,喝口水,于是疲惫也会散去许多。
或许这可以算是短暂地“逼迫”自己按时起床。起床的那一刻是困难的,但往后又是感到值得的。
这样的情景在早晨尤为常见。在学校早起时,通常都是为了两件事儿,第一是吃早餐,第二是到图书馆占位置。前者不是必须,但是起床的动力之一;后者是必须,它使我在很多不想起床的时刻,不得不迅速起床。因为若是太晚起,图书馆就没有心仪的位置了,这关系到我一整天的心情及效率,因此不得不起。
别人经常佩服我,能坚持早起。我就会和他们说,其实闹钟响的时候我也觉得很不想起,很痛苦,但痛苦只是暂时的,起床以后刷完牙洗完脸我可能就没有那么困了。
尤其是走在清晨的路上时,伴着微风,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亦或是宽敞明亮的食堂里,人寥寥无几,安静的同时又有着早晨特有的活力,我觉得是一种享受。
但别人再怎么说也没用,只有自己体验过才会知道起床时的痛苦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除了“逼迫”自己起床以外,有时我也会非常主动地起床,譬如复习期末考时,有任务需要完成时,早起跑步时,等等等等。在以往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动力感很足的时刻,即使睡眠不多,也会毫不犹豫毫无痛苦地起床,因为有事可做,并且愿意付出。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时刻,但它总是不能一直持续。
像今天中午,其实我的动力并不足。虽然我知道起床应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但就是觉得没有那么想做,觉得乏味,懒。所以今天中午我就继续睡了很久才起床。
我知道了闹钟响按时起床的好处,但有时疲倦也会让我不想那么做,这样的情景大多发生在家里,因为在家里不用去图书馆占位置,不用因为和其他人对比而产生愧疚感,可以晚睡晚起,可以长时间摆烂。所以,我还挺想开学的。虽然开学面临很多压力,但在学校的大环境下,总会更自律一点儿。但是我又害怕开学,因为我惧怕即将面临的就业的压力。可它就像起床这件事儿一样,必须面对。
有人习惯性地使用口头禅——“不想起床”“起床好难啊”。
但是真的难吗?
起床的困难像一只纸老虎,其实只是我们把它想难了,打败它并没有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