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非暴力沟通》,本书是著名的马歇尔电·卢森堡博士写的,本书主要讲了一种神奇且平和的非暴力的沟通方式。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工具书。本书中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其中教我们如何去观察,观察只是一种事实陈述,不带任何的猜测,观察不是评论。
关于感受:根源是在于我们自身,和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有关。
关于需要:作者说到是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并提到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比如: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庆祝;言行一致;身体(空气、食物、运动等);玩耍;情义相通(美、秩序、和谐等);相互依存(接纳、欣赏、安全、倾听,亲密关系,爱,信心 ,尊重等);这里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像,理解一下是很相似,或许这就是多读书的意义之一,读的多了,碎片的知识也能拼成知识块。
关于请求:就是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表达。
边读这本书边思考,边和平时生活、工作里得自己对标,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是如何做的。每次和爸妈打电话时,明明是在表达关心,却用了另外一种语气,说了别的狠话。在工作中,总是表达的抽象,也会有命令的口吻,书里提到的这些“雷”都踩了,看了这本书,要及时改正。
笔记:
1.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2.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3.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4.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5.联合国大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看了工具书,就好好实践,明天继续读实践篇,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平和而高效的地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