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种最宝贵的精神,他让人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去获得新的、好的、美的东西。
这种精神就是:不妥协。
不妥协自己获得的已经足够了,非要去获得更多;不妥协自己已经很累了,非要去强撑着;不妥协自己是不够好的,非要去证明自己是很好的。
“不妥协”确实是一种精神,就像马斯洛的需求说所暗示的那样,人似乎有某种执念,某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偏执。
一方面这种偏执让我们获得了许多轻易妥协的人所没有的别样成就和风景;
一方面这种偏执让很多人陷入生活的泥潭,被不断吞噬。
但生活无法编码与程序化运行,要想全然无错,那你必然苦不堪言。
“不妥协”是一种精神,而“妥协”则是一种艺术。懂得妥协的艺术,你会发现生活会美得超乎你的想象。
那些拥有幸福人生的,大都是会妥协的人。
懂得在爱里妥协,彼此的感情才会越来越深
以前遇到一个女生。她说她男朋友总把原则、喜好、习惯凌驾于她之上,没有给她特殊化,让她很不舒服。
她说:我不喜欢男朋友给我夹菜,夹菜是一个抽样的过程,我有自己喜欢的比例,我觉得他剥夺了我自己夹菜的乐趣,不同时间想吃的东西会不一样,就算我正好想吃土豆条,他也给我夹了土豆条,也不是我想吃的那根土豆条。碗里满满的都是菜,我就着急,想快快地把菜吃完自己夹自己喜欢吃的,可没等我吃完,碗就又满了,我永远不能自己夹自己喜欢吃的菜。
我感冒了,男朋友不让我喝凉水,不让我吃冰淇淋和冷面,我热了不让我脱衣服,我很痛苦,我觉得他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觉得他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我不舒服。我觉得他不会为我妥协,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才能让他为我妥协?
其实该妥协的恐怕是她自己。
这样的人我也遇到过一些,他们不愿意为别人改变,有自己固有的行为举止,信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干预她,她就会觉得你在为难她,让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是不对的。
他们一般很强势,表现得自己可以处理一切,控制欲也很强。喜欢被人疼爱和关注,但又不喜欢拘束,实际上是一种焦虑型依恋。可能心里想的是接受,嘴上说的是no。也可以说是刀子嘴豆腐心。
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称为是原生情绪。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我们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自我保护。
有的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
有的人则会产生焦虑情绪,向父母发出既依赖又抗拒的信号,以此确保对方的持续关注;
还有的人会展现冷漠无情的一面,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
其实只要上面的女生懂得适当的妥协,关系就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自己生病的时候对方关心你不让你喝凉水,哪怕自己爱喝凉水,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喝下伴侣递来的热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样的小妥协,换来的是对方的开心与满足。让对方的爱得到了回应与理解。
如果任何事情你都是拒绝,那对方做什么都是错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他爱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也就会对你越来越不好了。等到对方冷漠再来要求,就晚了。
所以懂得在爱里适当的妥协,彼此珍惜适应和改变,感情才会越来越深。
懂得向事实妥协,才能拥有真正的成熟
曾经我有一个同学,高考发挥失常,败北,本来成绩不错的他以低于平常很多的分数去了一所普通大学。
来到大学之后,读的专业一般,开始他跟我们说起他想着换专业,但后来听说他觉得学校一般,换来换去也不过如此,便失去了信心。紧接着,他颓废的大学生涯就此开始。
他开始不上课在宿舍打游戏,开始不关心自己是否挂科,开始不在意别人对他的任何看法,开始对曾经自己珍视的排名和分数也毫不在乎。放纵的大学没有持续四年,在第三年他被学习劝退。
显然,他没有向他自己高考的失利妥协。,最终敌不过内心的痛苦而选择自暴自弃。
其实自暴自弃的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正确的接纳自己或者接纳事实。面对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改变原有目标的可能性,于是彻底放弃努力。自暴自弃的人和懂得自我接纳的人在堆事情认知上是截然不同的:
我高考考砸了,但我很聪明,我继续努力可以考研,改变现状。
我高考考砸了,我的人生失败了,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了。
其实无法正确地接纳自我才是最大的问题。
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是铁定的事实。譬如考试的失利、工作的失业,譬如我们已经犯下的错误,譬如我们无法重归于好的感情。面对这些事实,我们要学会接纳与妥协。这不是无能,而是懂得拓宽生命的路径。
如果我们完全无法接受事实,不妥协,我们会陷入巨大的绝望与无奈,最终失去对其他事物的兴趣。
学会接纳,学会向事实妥协,争取以更好的姿态面对下一次的事情,我们才能继续体验美好的事物,遇到更好的人。
真正的成熟不是负隅顽抗,而是懂得接纳与妥协。
懂得向生活妥协,才会获得精彩的人生
常常听人感慨:我们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我们变得现实,变得更看重利益,变得心思更复杂,我们会为了同样差不多的东西买更便宜的那一个,我们不会再为一个人无休止的付出不要回报。
这种改变是存在的,但我们真的错了,真的变得令人厌恶了吗?
我看未必。
一个人的对某件事情的认知能力,是随着经验的累积而发生变化的。
曾经我们觉得爱一个人就要不求回报,索取是可耻的,就要用自己的一切去为自己爱的人奉献,可到后来我们发现,单方面无休止的付出得不到回应只会让我们变得凄凉变得痛苦。
曾经我们反感那些看到别人落水见死不救的人,直到我们自己遇到别人落入水中却发现自己也不会游泳的时候,才猛然惊醒其实别人也可能不会游泳或者水性不好。
曾经我们觉得只要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像电视剧里帅气的男主那样在一个咖啡馆擦桌子,然后遇到自己的女主角,两个人幸福快乐的在一起就好。最后我们发现,女孩子会觉得你的生活没有保障,结婚也需要钱的。原来现实是每个人都需要生活与生存的,爱情也是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
其实不是生活欺骗了我们,是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都曾经固执地坚持要不被世俗干扰,要不求回报的付出,要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哪怕领着一个月两千块钱的工资也在所不惜。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过去,也都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有些人却因为这些差异最终走向了极端,有的人开始利用别人的真心去谋求自己的私利,然后伤害别人。有的人会为了获得金钱而不顾一切伦理道德。这都是畸形的心态。
成长中需要懂得向生活妥协,妥协不是黑化与极端,而是你变得不那么固执并拥有了自己认识世界与社会的新思考。
只有懂得向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妥协,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精彩。
真正幸福的人,是知道有所得、有所舍的人。
坚持去追求和拥抱更好的生活是我们前进的根本驱动力,但懂得妥协的艺术,是我们在变化的人生中,获得真正幸福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会妥协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27219/f0bb1868911fc63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