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上心理课,老师让我们互相探讨:“阅读,能让人感动吗”。我惊讶于多人的答案是:不能。我认为能,是因为之前一次阅读“香”的经历。
闲走于家中,时不时便有一缕清香,沁人心脾。那是记载着我儿时与母亲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38808/3290b7c7b9c6861f.jpg)
滴滴的衣香...
儿时,我就像是父亲嘴里常说的:妈妈的“跟屁虫”。不为别的,只因为她衣服上的那缕清香——那是一缕似有似无的清香,淡淡一阵,却可以带走人的所有浮躁。岁月未曾饶人。渐渐地…我长大了,家中也添了个妹妹。或许因为心里不舒服——曾经只疼爱我的父母,因为有了妹妹,慢慢冷淡了我。我也再不想理解那缕清香——甚至认为就是洗衣粉带给衣服的香味。我是这样想的,也是因此抵抗它的,反道我的妹妹像我儿时一样很喜欢。
一年夏天。阳光普照,烈日炎炎。
老天跟发烧了一样,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眼睛睁不开,更热的让人心闷,再加上蝉声不停,叫得人越发心烦。刚巧是暑假,一个人待在家中。绵绵不断的作业,也让人有些无聊。想等太阳淡些,出去散散心。可是等了许久,太阳都没下去。心里记得父亲叮嘱我:少玩点电子产品。
可是这天气,让我别无选择。是的,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一碰手机,就被迷得忘了开空调,甚至是电风扇。渐渐地,感到有点热,还有点头晕。但我还是不愿意放下手机,“噗通”…
头疼得迷迷糊糊,发现自己竟然躺在床上,皱了皱眉毛,我尝试着睁开眼睛,无奈,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东西。蓦然,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一缕再熟悉不过的清香,慢慢地向我靠近。
是母亲!她疾步径直走到我身边,娴熟地拿起一块湿毛巾,轻轻地放在我额头上,摸了摸我滚烫的脸蛋,转身又拿来体温计,为我量了体温,过程中,她在面前来回走动,焦急得等待,脸上布满了豆大般的汗水直到等到我的体温下降了,轻松地“呼”了一声,才露出笑容,汗水也顺着母亲的脸颊,一滴一滴地往下淌,我的心不禁酸了。
想起之前,自从有了妹妹之后,我就很少再与母亲像这样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了,我一直不愿意理解她的辛劳,但是母亲却一直细心照顾我,我不禁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我舒服了些许,我与母亲在弥漫着母亲衣香的房间里开始谈心...
“你中暑了,知不知道。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电风扇都不知道开。我回来的时候,都快被你吓死了…”
是的,母亲又开始唠叨了。
“老妈,你还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喜欢唠叨。”
憋了许久,说了句:老妈,您辛苦了!
“多大的人了,还说这么肉麻的话”...
但她笑了,我也笑了。自那,我们母亲之前的情分又如儿时一样亲近——我像从前一样喜欢她的衣香,她也像以前一样喜欢唠叨我。
细细阅读母亲的衣香,细细回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这是我阅读的衣香,是曾让我感动的“香”。
评:"感动"怎么体现?可不可以用抒情或议论?在感动时能否恰到好处的插入母亲的肖像描写?另,删去了一些与中心关联不紧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