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太阳渐渐隐去了身影,散落的晚霞映照着灰白的天空,晕出一片橘红的暮色。
这暮色渐渐融化了红窑镇一天的喧闹与浮躁,沉淀出一片安详与舒缓。
老五的驴肉馆生意一直红火得让人眼红,每天单纯为了来尝一尝他的秘方酱驴肉和老灶台大锅蒸的大馒头的人就能把门槛踩烂了。人们都说“店大欺客”,这饭馆一旦红火了,老板、伙计的脾性也就渐渐高涨。但大家都知道老五不会,他不但不会,甚至还有些谦卑。他对每一个来这里的客人都满面春风般的微笑,点头哈腰的用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耐性和最棒的手艺满足每一个客人的需求。而且大家都知道这老五特勤劳,除了过年以外从来风雨无阻的开门迎客,所以大家只要想吃这一口了就直奔他这儿来,根本不用担心白跑一趟。这着实与他那脸上的一道刀疤和“老五”的称号不相称。
大家都对他脸上的刀疤有诸多猜测。比较统一的结论是:老五是个狠人。这狠人的猜测除了脸上的刀疤,更主要的是他竟然敢不给“财神爷”们(偏远乡镇经济不发达,金融机构少,镇上居民想贷款只能找当地农村信用社、邮储、村镇银行等几家,贷款难度大,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贷款的人都开始半开玩笑半无奈的叫银行的信贷经理为财神爷)请、送,更出乎意料的是,没有请、送的他居然把贷款办下来了。
究其原因,大家又产生了很多猜测。打听来打听去,老五身世背景无特殊,与银行干部无往来,所以,老五带着一把菜刀在某银行监控照不到的楼梯间里埋伏了一天的事迹开始到处流传。大家都说某银行最近从柜面提拔了一个年轻的信贷经理,是个怂货,不敢吃请,不敢收东西,说起话来总是客客气气的,居然连句脏话都不会说,听说还经常被老信贷经理欺负,帮他们干很多活,所以经常一个人加班。老五就是抓住这个机会,拿把菜刀在他们单位楼梯间等了一天,等下班后其他人都走了,堵住因加班最后走的这个怂货,没三两句话就把他吓得屁滚尿流,第二天就把贷款放了。
这件传奇事迹在这个小地方着实流传了一段时间,给大家茶余饭后的闲散时光着实添加了不少趣味。而且贷款户之间多了一条贷款秘籍—贷款找怂货。
这个怂货就是蒋正。
蒋正,一个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正儿八经的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通过统一招考考进了这家银行。在当时,像这些地方性小银行有很多是专科生,本科生中也有很多是在职学历。在入职培训中,他又取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一心留在总行的他莫名其妙的就被分配到了红窑镇。在这个偏远的小镇,他在柜面上坐了整整七年。
他是个闷葫芦,也确实像贷款户说的那样,是个怂货。面对疑问,他从来也不敢找领导去质问。他就这么安安分分的一直坐在柜面。但行里有考试他就去考,单位有新业务他就去学,倒是考出了不少证书,业务上也渐渐成了大家请教的对象。
业务上除了正常业务,一些其他同事不愿意做的疑难业务也都推给他,这反倒增加了他接触客户的机会,而且,疑难业务更能增加客户与他的交流和印象。在柜面这几年,他几乎把整个镇上的企业、人口情况背过了。哪个企业想查个余额,但账号记不住(企业帐号总是太长),其他同事问一下蒋正,他随口就能背出来。谁是谁的孩子、谁是谁的同学、谁是谁没出五福的亲戚,他都一清二楚,渐渐的,他就能跟客户聊两句家长里短的事儿了。那个时候,这些小银行员工存款、理财任务也没多少,小镇居民也没多少存款,关键是对金融知识了解的太少,一点常识性的东西都得讲解半天,所以很多储户想问个理财、打听个定期,银行里没人愿意搭理,后来大家发现只要问蒋正就能问个明白。
以至于,到了后来,凡是打到柜面的客户电话第一句问的就是“蒋正在吗”。
蒋正一如既往的过着闷葫芦的日子,但只要问起业务他就耐心解答。这也让一些好心的老大姐感到担忧。有一个在这个柜台里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大姐曾推心置腹的劝解过蒋正:“你有什么话得说出来,发泄出来,要不会憋出毛病的。”
蒋正很感激,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是很真诚的对老大姐笑了笑。
老大姐摇头轻轻的叹息了一番。
这年,现任的网点负责人要退休了,来了位新的领导。新来的领导年轻有为,有魄力,果断敢为。来了一个月以后,就对业务做了很多的调整。还单独找蒋正谈了一次话。他说:“我看你考过好几次信贷经理,想从柜面出来干吗?”
蒋正说:“想。”
领导笑了笑,也许是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简短。但领导不但没有生气,还更和颜悦色的说:“我会把你推荐上去,但考试就看你自己的了。”
于是,过了一些日子,行里又组织了一次信贷经理录用考试。蒋正入选。
从此,储户们打电话再也找不到蒋正了。但贷款户开始知道了蒋正这个名字。
贷款户们都听说了这个怂货,开始去找他办理贷款。有些人真的很容易就贷出来了,没有请、送,效率很高。
但有一些人却并没有贷出来,他们本来也想学老五,但蒋正从来没有吃过他们的、拿过他们的,说话也一直是客客气气的,还把为什么不给做的原因解释的一清二楚,甚至,还帮忙对企业经营进行分析,说明目前贷款盲目扩张的风险,或者现在经济形势不适合扩大存货等。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们虽然没有贷出款,但就是对这个怂货恼不起来。
渐渐的,贷款户圈子也开始喜欢给蒋正打电话了。但他们比较油滑,不会直接打到信贷办公室问蒋正在吗。他们私底下都留存了蒋正的手机号,无论想办贷款,还是在其他银行办贷款想咨询点贷款政策,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蒋正。他们面上称信贷经理为“财神爷”,但他们也怕“财神爷”太贪婪,更怕被个别“害群之马”骗进去。蒋正的话,在他们那里成了定心丸。
就这样,小镇上的人又过回了平淡的日子。
但今天,红窑镇上又出了一件奇事儿—老五的驴肉馆今晚不对外营业了。
在灰蒙蒙的暮色里,只见一个又一个的贷款户进了老五的店。但其他人来,老五都一概客客气气的表示今晚不对外营业,今晚要请客,要请“财神爷”。
这又成了一大奇闻—狠人老五竟然要请“财神爷”吃饭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贷款户们满满当当坐了一大桌—这当然不会是镇上所有的贷款户,但都是在蒋正那里做过业务的,无论做成的还是没做成的。当然,在蒋正那里做过业务的也不会只有这一些,这些都是代表。
代表什么?代表大家来送一送这个怂货。
蒋正终于要离开红窑镇了。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大家从开始的拘束到慢慢活跃起来用了一段时间—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跟蒋正坐在一起喝酒。面对这么多人的好意,蒋正也有些腼腆。
气氛活跃了以后,就有人问老五脸上的刀疤到底是怎么来的?
老五轻描淡写的说是救人的时候伤的。救的人后来就成了自己的媳妇儿。
又有人问起他拿菜刀去找蒋正贷款的事儿。老五嗤之以鼻,说都是胡扯。
他原先铺面太小,眼看生意越来越好,但地方容不下,店里环境也不太好,需要重新装修。但手里的资金不太宽裕,愁得他在家里待不住。那晚就是出去走走,想想心事,路过银行时正好碰见刚加完班出来的蒋正,就顺嘴问了几句贷款的事儿。蒋正就在路边给他一一做了解答,还说好第二天带齐资料来银行办理。本来他是将信将疑,哪有那么好办的贷款?结果第二天还真办成了。
大家就又问蒋正,那当时你怎么想的,为什么他贷款就那么容易?
蒋正微微笑着说:“我在柜面时就知道他家驴肉馆的流水情况,也听说了他那刀疤的来历。我觉得这点儿贷款不成问题,救个急,很快就能回款,就放了呗。”
这样的真相让大家都觉得索然无味。
但当大家知道老五当时那么缺资金是因为把之前赚的大部分钱捐给了一个紧急援助项目的时候,一致认为老五确实是一个狠人。
当大家确认蒋正确实每天帮那些连电脑都不会用的老信贷经理办一些业务时,都一致认为他确实是一个怂货。
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怂货,而且,确信以后见不到的日子里会很想念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