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沈从文《边城》
《边城》之随想
三年前的那个夜晚,翠翠与二老傩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开的情窦,却怎知终于落得孑然一身独守渡船,为了一个未必会归来的人作永无尽期的等待!
两颗双子星,一颗在这头,一颗在那头。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观望。他一半的热情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在某个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离开,带着满心的伤痛去寻找自己的命途。
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寻我的边城,寻心灵的那份宁静,我想我是会有一座边城的
结局悲壮深沉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先生笔下的妙龄翠翠,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他留下的是期待还是守候亦或者是空前绝望的前夕?
我记不得,我记不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简直是钟灵毓秀。无所拘束,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充满了灵气。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翠翠也是纯洁天真和善良淳朴的,老船工的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显然在翠翠这里受到了遗传和继承。同时翠翠也是坚贞专一和倔强的。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以小溪为渡口
‘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
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
最后的守夜人 ,守最后一盏灯
也许这该想起余光中先生。
梦醒时分。翠翠没有失望的痛苦,反而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我要等她回来。一边快乐地活着,一边快乐地等待,无论他会不会回来,我都要等,等待并不孤单,因为有爷爷,有渡船,还有全镇的人陪我一起等候!”
每一位读者在掩卷之际,内心为优美而感伤的希冀所充满,盼着二老傩送的归来,并盼着美丽的翠翠戴上红色头盖出嫁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