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设计当中,会有用户学习成本这么个概念。那么用户学习成本是什么呢?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 呢?
用户学习成本即用户对一款产品从认识到熟练操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个理念常常会应用在我们的人机交互的视觉效果设计当中,"当一个越来越多同类产品可供用户选择的情况下,用户会更加注重他们使用这些产品过程中所需的学习成本,难学难上手的产品很容易会被放弃。
为了达到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我们会寻找产品的共性并尊重用户的认知习惯。用户在长期使用同类产品中会产生一种使用感知,从大量的已有的同类产品中寻找到产品共性,就可以降低学习成本。例如app 页面关闭是 X,正确是✔。同样,在生活中将用户使用经验中已经熟了知的事物使用到产品中,也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譬如我们使用时钟的应用的时候会发现,大部分图标都很像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钟表。
所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意味着产品更方便推广和普及,节省了用户时间,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等。
这样的方法,时常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你画我猜的游戏,再比如,我们为了达到有效的沟通,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让别人理解一个很难理解的新事物,新概念。有的科学家就利用这样的相近概念来减少用户对于新生事物抗拒的心态。相反的是,哥白尼提出地心说,这样的一个新生事物造成大家都难以理解,更是抗拒的心态,
我总是相信知识的迁移性,也就是不同情况下,效果不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增加用户学习成本,产生重新学习的效果呢?
可能大家都会在学习李笑来老师专栏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总觉得,老师开始说的概念论述方式真的很难懂,有的刚开始看要重复看,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甚至要看完以后一个一个字的抄写下来,等你花费了一番功夫以后,你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呀,这部就是那个XXX么,我以前不也知道这个道理么?"然后你会对比,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相似之处,拓展应用等等,以便更深入的理解这个概念。
所以大家研究后,会发现两者的概念其实是想通的,古人甚至也曾说过,但是我们因为接触的太多而很容易忽视它,觉得自己都理解了。所以时常容易陷入,自我以为是这样的困境中而不自知。
这里其实就是使用了增加用户学习成本的方法。让我们重新学习这些新的概念,深入思考,并且做到真切的执行。有人笑谈“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我想,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其实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有可能会高看自己,低看那些最朴素,最踏实的行动。自己觉得懂了,于是自动忽略,最后在没有深入理解,没有真实践行的情况下,就这样错过了人生中的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却不自知!
通过,重新理解概念,并且做到一个一个概念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文章,字词,都死磕。最终我们在花费更多的学习成本之后,深刻的理解升级了很多道理,踏实的过好了我们这一生。
以上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