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听到很多老人去世的消息,原因有很多,不过,有一些长辈的离世真的只能怪他们自己。
01
比如老人A,长期喝酒,肝不太好,已经去医院多次,医生、家人也劝谏过很多回,甚至家人还把家里的所有酒都藏起来,就是不让他喝,结果呢?即便是做过手术的他,还是偷偷找酒来喝,躲在自己被子里喝......最后就去世了。
老人B,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不顾家人反复劝说,依然抽烟喝酒,亲戚办喜事,他就是不听家人劝告,非得去,结果喝了度数很高的洋酒,当天晚上就觉得头很晕,然后赶紧送去医院,再然后送到省会城市的大医院,算是抢回一条命。出院之后,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没有经常锻炼,康复训练都很消极对待,他都这样对待他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旁人还能怎么办?回到家之后,据说有一次他看到桌上放了一瓶酒,腿脚已经不便的他还是走过去,想喝一口,然后正好被家人发现,赶紧制止,告诉他不能喝酒,结果他的回答是:我品尝一下这个酒是不是假酒......这个回答让我们这些旁人听了之后哭笑不得。你说,谁能帮得了他呢?
02
很多人在平日里要死要活,跟儿孙们说,哎哟,我要死了,结果有一天真的住院了,死亡真正要来临时,他们突然一改往日的口吻,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不想死,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好好吃饭。这还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好给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一种提醒,每天都要深刻地思考死亡,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真的有极大的帮助。
我相信他们这些人在“铤而走险”,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而保持糟糕生活方式的时候(如抽烟、喝酒、熬夜等),他们觉得疾病离自己还很远,他们的态度是真诚的,可当疾病真的来临时,他们的求生欲也是很强烈的,他们在此刻的态度也是很真诚的。
03
我发现,很多饿过肚子的老一辈人到了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反而不那么节约粮食了,吃饭的时候,他们的碗里会剩下很多的米饭,经常会有很多吃不完的菜,直接倒掉(其实硬撑当然不好,但经常有剩菜,这倒是值得反思了吧?),反倒是很大比例的年轻人提倡“光盘行动”,用行动去响应“勤俭节约”的宣传口号。
04
长期观念真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很多细微的行为在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等时间过去,积累效应发生时,一切都已经成定局了,身体该垮就垮,没有什么好说的。可如果从一开始就着眼于未来,开始每天保持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话,不出三五年,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会有所改观。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曾经看到过的事件在将来必定还会发生,只不过他们的面孔不太一样。我会继续观察这些身边人的案例,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不然,我可能真的要在临死之际后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