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一个笑话:隔壁老王养的狗死了,老王悲伤不已,他不想土葬,他说想给它火葬,把骨灰撒回大海,让它回到母亲的怀抱,谁知道那玩意儿越烤越香,后来他就买了两瓶啤酒..........
很多事情。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以前,食物的存在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食物变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武器,但在这其中唯一不变的,是食物最原始、最纯真、最美好的口味。
有多少东西在三十年间天翻地覆,不说沧海桑田,也有物是人非。我们一路成长,也一路失去。
但总有一些东西,它从未改变。
味觉真的是有记忆的。你永远也说不清,为什么妈妈的红薯稀饭那么香甜,爸爸的红烧肉如此软糯,楼底下那家卤肥肠为什么百吃不厌,尤其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只有你自己知道,有一种藏在你心里的味道,会在某一刻,击溃你的所有防备。
好多人不知道,黑老师是大理南涧人,我不怪你们,毕竟我自己的输入法都老是跳出男贱人,我写完这篇必须把搜狗卸载了。
三四岁离开南涧,后来每年就是过年随父母回去一次,出来的太小,故乡就好像他乡,除了吃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再后来,父母也不在了,人生真是悲凉,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回头看看父母的故乡,想想他的味道,他乡也越来越像故乡了。
「定芳卷粉」
至今热爱的童年味道
卷粉,绝对是南涧人民最喜爱的食物没有之一。
南涧城里有几十家卖卷粉的摊位,但我记得的,还是只有这一家。
南涧有个地标性建筑叫圆房子,和客家土楼差不多一个意思,向来是美食聚集之地。无论是本地青年还是归家游子,路过卷粉摊都会忍不住停下买上两卷。
一卷卷莹白如玉的卷粉,每天清晨在家里由手工制作完成,裹着花生碎、芝麻油、花椒油、辣椒和韭菜豆芽萝卜丝,浅浅咬一口也有丰富的口味,混合着大米的回甘和调料的香气,出门再久也难以忘记。
「老车站素饵丝」
大理人爱吃饵丝,又以巍山的扒肉饵丝最出名,南涧和巍山是两隔壁,饵丝是一个饵丝,吃的又不是一个意思。
隐匿于老车站门口的老店,只在晚上开门。门口一个灶台一张木桌,若不是经人介绍,你或许很难知道竟有如此美味藏在这个连招牌都没挂的小店里。
口感柔韧有嚼劲。明明没有肉,吃进嘴里却有魔力,引着人一口一口不停往嘴里送,不一会儿大碗见底。再配一碗大骨汤,不管这一天有多累,都能尽消。
据说这一碗有点年头了,以前物价低,一毛五就能买到一碗素炒饵丝。
「一中门口烧饵块」
“承包了莘莘学子的早餐和夜宵”
南涧第一学府南涧一中门口,总有几个架着小火炉烤饵块的大妈,薄如纸张的饵块,在碳火的炙烤后迅速的膨胀,然后再变回薄薄的状态。趁热擦上各种调料,几毛钱一张,一张叠一张,豪横的还可以加火腿肠,卷一卷正好入口,一口下去满是花生酱的润滑口感,又香又热,老少皆宜。
卖饵块的大妈就负责坐在火盆前不停地烧着饵块,像等待着孩子长大一样等待饵块膨胀,然后眼疾手快地提起一角丢上调料桌,正在擦调料的客人们便纷纷伸手抢那一片饵块,既讲究眼疾手快,又讲究礼貌谦让,整个过程愉快又和谐,实在有趣!
黑老师吃着这些发源于无量山的粗犷美食,虽没有成长为人中龙凤,起码还是混了个文艺中年,饭友们,你要是路过,一定记得给我带一份回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南涧小吃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