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到1927年5月,永康党史上最厚重的一笔,成立了永康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芝英培英小学支部,隶属中共杭州地委领导,负责领导全县党的组织建设工作。6月间,党员发展到50多人,并先后建立了胡库崇本小学、练结、吕南宅、花街、阔塘后5个党支部。7月成立了中共永康临时县委,也正是从那时起,永康人民开展民主革命斗争开始有了“主心骨”。
在永康的西北角,原八字墙乡地域,大寒山脉连绵三十余里,俗称“三十里坑”。为浙中婺处古道锁钥之地,是古时(婺、衢、严)通往下三府(温、台、处)最重要的陆路通道,八字墙与武义、义乌接壤,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多事之秋,总会上演许许多多悲壮的故事。
01“阿土嫂”就是永康的“阿庆嫂”
《智斗》里阿庆嫂的形象,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智斗刁德一”这场戏深受人们喜爱,体现出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我们在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赴花街镇采风的过程中,在永康三十里坑曾经也有位堪称“阿庆嫂”的故事在流传。在上个世纪初一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永康三十里坑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南货店,叫“合兴南货店”,经营打理的就是老板娘陈玉妹。陈玉妹十里八乡都称之为“阿土嫂”。合兴南货店,原坐落于金湖行政村连枝自然村连枝12号,是一幢低矮的土木砖结构山乡平楼,灰白外墙,土棕色木窗,小楼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60左右平方米,在解放前,周边还没有民房,是带有一个大院子的独立平房。
让我们跟随革命后人,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阿土嫂”嫡孙——胡德铭,听听他爷爷胡钦土和奶奶陈玉妹鲜为人知的革命家史。初识83岁的胡德铭,远远看去只有60多岁的样子,步态矫健,一番交谈后发现思维清晰,记忆超群。据他介绍,祖籍在青崖口(现金湖行政村赤川自然村),生于1887年的胡钦土爷爷,于1905年冬与他的祖母陈玉妹(生于1886年,原新溪村人现卉川村人)结婚了,年轻时的祖母陈玉妹眉清目秀,性格温婉,身材适中,身上有封建礼教的烙印:小脚。那一年,因为废除了清朝的科举制度,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次年,生一子,也是他们夫妇唯一的孩子。为了讨营生,1911年,他们夫妇东挪西凑到连枝村开始开店,取名合兴南货店。专卖烟酒和南方的货物,兼卖猪肉。
02广结善缘的红色施茶
那个时代的中华民族饱受外敌入侵、政府无能、民生凋敝、尽受凌辱,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豪绅手中,洪灾、干旱、名目繁多的杂捐赋税,生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好在店址在永康“白窖如天,上下半年”的岭脚中段,加上阿土嫂为人厚道,热情好客,过往的客人总会在店内歇歇脚,补给一点体力,生意自然与别个不同。开店后不久,阿土嫂发现过往客人进店讨要茶水的特别多,她和丈夫商量以后,决计在店铺对面的溪头桥凉亭里进行施茶。溪头桥凉亭因为三间凉亭只有二根柱子的特殊构造闻名永康上半角,也让南五省上方岩的香客驻足。现在的凉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变身为高楼。选址在凉亭施茶,在民不聊生的年景,夫妇俩做出施茶的决定无疑是需要勇气的。他们夫妇着手添置了施茶用具:一口二斗缸,一只木水桶,委托乡人到山后胡买了采自大寒山的苦丁茶,阿土哥亲自用毛竹做了个让客人舀茶的茶筒,常年需要添置不少柴火。选择苦丁茶,他们夫妇专门咨询了乡村老中医。如今去翻阅药典,苦丁茶性凉,入口先苦后甘,具有止渴生津,消暑解毒、消热降火、提神醒脑、通风活血、消食化痰、去油腻、解酒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等。特别是在三伏天,过往行人很容易中暑,喝上苦丁茶就可消暑祛病,平安到达目的地。
从此,阿土嫂每天多了一项活计,凌晨起早在家里的大锅灶台烧好开水泡好茶,夫妇俩用大水桶把茶扛到凉亭施茶。在改行做餐饮业的时光,改用炭火炉用铜壶煮上热水,冷热凉茶随意供过路行人商贾消暑解渴。无需掏一分钱茶水费,只管大着胆喝,直喝得大家心满意足为止,同时也为素不相识囊中羞涩的大路客保全了讨要茶水的脸面。
谁也没有料到,这茶一施就是一辈子!直到1952年,他们夫妇双双离世为止。常言说,做一件善事容易,持之以恒用干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人,永远值得礼赞和敬重!施茶的善举,也为阿土嫂赢得了好人缘,也为他们开展革命工作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当年阿土嫂在敌对势力严峻的形势下,敢于周旋于红白两道之间,为什么大家都信任这位山乡女子呢?无非是阿土嫂的“茶道”发挥了特殊的功能,与阿庆嫂实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03地下秘密交通联络站
时光转至1927年6月,不惑之年的胡钦土,在共产党人陈玉成和陈珠玑革命理想信念的熏陶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永康第一批发展起来的50多名党员之一。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
出于合兴南货店人来人往的便利性以及独门独户的优势,经过组织的认可,成为地下交通联络站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据胡德铭回忆,合兴南货店有着非同寻常的设置,在店堂设有麻将桌,紧邻店铺则布局了一间外人无法轻易出入、装有弹簧锁的密室。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小时候的德铭自然无法明了爷爷所做的这些地下工作。就是觉得食宿他爷爷家的客人比较多,因为不明白交通联络站的职责就是负责迎送干部往来、传递情报、供给膳宿等工作。孩提时代的德铭是祖父母一手带大的,也与爷爷共寝。夜半醒来小解,不见爷爷的情况时有发生。爷爷每每深夜回来,都会用满怀憧憬的语气告诉德铭:将来我们人人都会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
随着永康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严重威胁了地主豪绅的根本利益,1928年初,永康土豪劣绅联名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告状,声称“永康共党煽乱,祸机四伏,请求派员密查拿办”,永康形势急剧直下,大批省防军开到永康,来清剿共产党,在农历三月十八大举抓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29人。当时,地下党获悉了国民党正在密谋抓捕共产党人的情报,永康、缙云、武义、东阳的共产党领导人在阔塘后学校里举行秘密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的方法,会议开到晚上十点钟左右,有线报大批国民党军警从县城开出来抓人,组织上要求大家必须立刻转移,党组织领导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悬赏通缉,党的活动受到了挫折,胡钦土在不得不抛家弃子选择外避去了红色根据地陕西,因为联络站工作性质特殊性,阿土哥离开永康之前语重深长地对阿土嫂进行了一些特殊的交代。大约在1931年底风头过后才悄悄潜回永康继续革命工作。
期间,合兴南货店交由胡钦土四弟代为经营,阿土嫂则改行在桥头溪凉亭里做饮食兼卖草鞋营生,专做萝卜丝烤包子与豆腐丸,阿土嫂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还是一边施茶,一边与南来北往的客人打着交道,在南来北往的客人口中过滤一些对组织有用的情报,依然警惕地做着地下联络站的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傍晚阿土嫂在桥头溪凉亭探得后麻塔我们的地下党工作者被抓捕,马上告知阿土哥,他们夫妇马上组织人员飞奔往武义方向而去,在董村通过担保的方式把人营救了回来。
04严守身世秘密 保护革命后代
1928年5月,永康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金华地区第一位女党员陈珠玑与其他29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永康一起被捕。而后,陈珠玑辗转被押送到武义、义乌、杭州等地,遭严刑拷打,始终不向敌人屈服,她的事迹可歌可泣。
在逮捕前,她怀抱着一位刚刚出生不久的男婴敲开阿土嫂的家门,面色凝重地对阿土嫂说:我们面临危难时刻,这是党内同志的后代,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安置好!对于孩子的来历由不得珠玑细说,她就匆匆消失在夜幕中,因为抓捕她的100多名军警就在路上。在那个充满白色恐怖的年代,一旦有百姓开门接待即以“通匪”罪逮捕。但是阿土嫂并未因此而退缩,义无反顾地接下了生命的重托。阿土嫂寻思着把孩子交给谁是最安全最放心的,她想到的是自己的亲弟弟,恰好她弟弟和弟媳婚后近三年未曾生育,她迈着小脚连夜把孩子抱回娘家,在第二天凌晨在弟弟家门口精心上演了一出捡到弃婴的大戏,并对左邻右舍说上天眷顾他们夫妇,喜得孩子。名义上是她的弟弟接过抚养孩子的重任,她名正言顺地成了孩子的姑妈。为更好地保住秘密,他们整个家族对孩子的身世只字未提。孩子去她弟弟家以后,她的弟媳连着生养了六个子女,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但阿土嫂时常以各种名义接济着孩子,家族也特看重这个孩子,吃穿用度、读书的事都是优先于其他孩子。
陈珠玑出狱后,对于孩子的成长与生活情况,阿土嫂经常会托人带信给珠玑,期间也悄悄地回三十里坑探视过孩子,她觉得托付给阿土嫂是最明智的选择。组织上也从没有忘却这些遗孤,成年后把他安排进了金华铁路部门工作。
阿土哥和阿土嫂们的故事经过百年人事变迁,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革命斗争时期的隐秘性,我们也无法知晓求证太多细节,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