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邀月,对影两人。
享受着少时夫妻老来伴的老话,不觉鬓斑白。
读史书知岁月浅长。
齐桓晋文霸业隆,
宋襄战败梦成空;
秦穆开地霸西戎,
楚庄欲问九鼎重。
楚庄王(芈月传)
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
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
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
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
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秦穆公
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嬴姓,赵氏)
秦穆公元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
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齐桓王
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
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传说~
齐桓公病重之际,五个儿子争权夺利,齐桓公死后竟无人收尸,以至于尸体放置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作为一代雄主,齐桓公可谓妻妾成群、女子众多,然而他的三位正室夫人却始终没能生育儿子,结果导致没有嫡子可以继承君位,这便为此后的国君之争埋下了伏笔。
齐桓公的宠妾之中,尤以六人最为得宠,且六人均生有儿子,其中长卫姬生公子无诡、少卫姬生公子元、郑姬生公子昭、葛嬴生公子潘、密姬生公子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这六位公子均有机会角逐君主之位,于是明争暗斗不止,各自拉拢朝中大臣,形成属于自己的势力。
早年间,齐桓公其实已经和管仲商定,立公子昭为储君,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然而,当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却不听管仲劝阻,宠信易牙、卫开方、竖刁、常之巫四人,也正是由于这四人的参与最终酿成了惨剧。
易牙凭借齐桓公的宠信,经常在其面前赞美公子无诡的贤孝才德,最终成功说服齐桓公,答应立无亏为太子。然而,此先例一开,其余五位公子都燃起了做储君的希望,结果导致冲突越来越激烈。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之际,易牙、竖刁、卫开方等奸逆,直接发动政变,将齐桓公禁锢了起来,并在四州筑起高墙,不许其他人进入。之后,几人又杀死朝中反对的大臣,强立公子无亏为君主,太子昭眼看事不可为,只得仓皇逃至宋国,其余四位公子参与争夺国君之位,结果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在了室内,始终无人过问,以至于其尸体在床上放置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十二月新君无亏初步坐稳皇位,这才命人将其收敛。
宋襄公
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
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
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年在位,在位14年。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
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
让国之美
本名子兹甫,别名宋襄公,宋襄公兹甫还有个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亲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兹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重。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宋襄公让国,既不虚伪也不是愚蠢,而是一出精心炮制的大戏。
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
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5]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