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经济的60至80的时速,在国省县乡道上毫无目的地转悠。一边往嘴里塞着零食,一边听着喜欢的音乐,你见过这样的人吗?
我就是。
但我不明白,李哲的一曲《夜色》为什么如此契合我的心情。旋律舒缓,有山穷水尽的困惑和压抑,也有柳暗花明的绽妍和释放。一唱三叹,回肠荡气,如烟鬼对着烟屁股猛吸一口,让缕缕烟雾在肺泡里充分游走循环,然后打了个激凌,才恋恋不舍徐徐喷出。与其说歌者演绎的是音乐,倒不如说,他用音乐阐释人生更为准确。
兄弟在我的视频作品下评论说:小时难见到山,所以爱找山。或是应了智者爱山。
翻看我之前的文字或图片,还真是的。我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大都留在潇潇水畔,巍巍山下。我从未故意为之。难道是冥冥之中,有只无形的手,指引我,领导我,向着那山,向着那水?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这是《论语》里的说法。
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水是动的典范,山是静的楷模。事物的千变万化中,能把握其规律,这是"知",也即"智"的原因。而大山,稳健厚重,包容所有从不喧嚷,却是仁者胸怀宽广的体现。
首先我不智。在这个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打上价码的空前盛世,不潜心钻研市场,把脉经济,想方设法多挣些银两,却开着辆大车,投奔那穷山恶水,完全是吃饱了撑的。再者我也没做到仁。仁如大山厚重,仁如大山稳健,包容万物。宠,不炫耀,不谄媚;辱,不惊嚷,不报怨。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我的确做不到。但我比那大唐酒鬼李太白仁的太多。大老远背个行囊提溜个酒壶从西部徒步,一路向东,来到了皖南,找一做官的哥们汪伦,游山玩水,陪吃陪睡陪玩,把一大唐地方父母官,整成了彻头彻尾的三陪小哥。那一年驱车带夫人途经桃花潭,夫人说,汪李辞别之地,要不要停车一游?立刻想到那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想,李太白呀李太白,蹭吃蹭喝你也好意思,人家汪伦踏歌而行送你离开,心里指不定多开心呢,你却自作多情,情似千尺潭水。你是诗酒的天才,世故人情的智障。李太白最不仁不义的,莫过于游到马鞍山采石矶,醉酒捉月,溺水而亡。看,死得多浪漫啊,印证了他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也做实了他浪漫主义的人生:浪迹天涯,不知归路。出门靠朋友,料理自己的后事也全权交给朋友,你多么的不仁,何等的不义。
忽然觉得比诗仙仁了许多,出行自力更生,不麻烦别人,这是多么特立独行的人才做的到,我真想骄傲一下!
顺着水走,沿着山行。听从心的召唤。对山水的向往,根深蒂固,无法改变。我爱山水,爱自已的山水。就象农夫守望着他的麦田,就象苍鹰翱翔它的蓝天,就象猛兽巡斿它的草原。我的祖先爱过这片山水。野棘藜划破他们黝黑的皮肤,砂砾岩戳伤他们褚色的脚踝;长江浩荡的激流濯洗过他们疲倦的容颜,黄河不息的浊水滋润过他们干渴的喉咙。我相信我的子孙也同样爱这片山水。这山水是我的家园。这山水是我的祖国。
顺着水走,沿着山行。你不走不行。李太白要是有辆私家车,会多走多少地方,喝下多少白酒,涂鸦多少诗篇。他不走不行。不管前路是诗酒远方,还是醉酒捉月,溺水而亡,他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诗酒的远方是李白的使命。
杜甫不走不行,安史之乱,让这个安逸的中产阶级背井离乡,舍房地产业,携妻小逃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多么凄惨的人生遭遇。更有三"吏"三"别",让行走的杜甫看尽人间苦难。成都郊外,一夜风雨,茅屋为秋风所破。不知自已卑微可怜势单力薄,还梦想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杜甫啊杜甫,你就是一操心劳碌的命,你忧国忧民的那双眼,看尽天下苦难,你的那张沧桑的脸,从来就没年轻过。
屈原本想安坐在自已的办公室里,起草政令,参与外交,他想实现自己"联齐抗秦,彰明法度,举贤任能,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但君主听信小人谗言,致使他屡被放逐,流浪。放逐和流浪给他另一种寄情山水的时机。六十二岁的屈原,对楚国前途深感绝望,他将自已轻如纤毫又重似荆楚的身躯轻轻一跃,投入他熟悉的汨罗江,和他挚爱的家国山水融为一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宿命。
……
顺着水走,沿着山行。我的山水胜过李杜,美过唐宋。不快不慢的时速,不急不躁的心态。听着喜欢的音乐,往嘴里塞着美味的零食。一曲京剧唱腔如水,汩汩流出:于魁智的《空城记》“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我不是职场里散淡的人,忙里偷闲,在生活的夹缝中找真,找善,找美。山是那样傲骨铮铮,水是那样样妩媚柔美,城市是一个实现了的梦,乡村是一幅静美的画。我的山水,我的家园,好美。我真想再次骄傲一下!
我顺着水走,沿着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