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您想到了什么?牛顿想到了万有引力。手机,您想到了什么?任正非想到了走向世界。淘宝,您想到了什么?马云想到了客户。孩子,您想到了什么?纪伯伦想到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思维是什么?
我的简单理解,思维就是我们想到了什么。《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对思维的解释是,思维一个认知(可以粗略理解为认识)过程,即信息加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运用从感觉、情绪、记忆方面获得的信息来创造和操控诸如概念、表象、图式和脚本这样的心理表征。又出现一个名词心理表征,什么是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认知的基本构建单位,思维会依据意义对它们进行组织,最终形成我们称为推理、想象、判断、决策、问题解决、专家技能、创造力以及更高级的思维过程。同一件事每个人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心理表征。比如关于手机的心理表征,有人当工具,有人当玩具,有人当模具,有人当面具,有人当道具,有人当网具,有人当书具,有人当科具,根据不同的具,个体会和手机有不同的互动关系存在,形成手机不同的功能性。也就是给我们理解的抽象概念赋予“生命的意义”。
思维的功能性
我们在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时,需要思维的帮助。生理性的帮助离不开大脑,大脑的额叶部分需要完成三个不同任务:追踪情境(我们自身所处的情境),理解背景(情境的意义),对情境中所出现的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比如妻子面对老公回家玩手机啥也不帮忙的“问题”。妻子会首先看到自己所处的情境,孩子在哭,卫生没有收拾,饭需要做,老公在玩手机。理解背景信息这一点很重要,这里妻子看是以问题为焦点还是目标为焦点,如果妻子以问题为焦点,她可能想到的是老公他一点不知道心疼人,没有责任感,面对如此刺激,妻子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指责抱怨老公,然后老公可能帮忙可能形成对立局面打起来可能下班了也不回家。如果妻子以目标为焦点,她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希望老公帮帮忙,面对同样的情境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思维的定势
首先什么是定势?定向趋势。也就是我们已有的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养成的习惯会影响我们对当下所从事活动产生影响。比如,我过去形成的经验是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这是我的思维定势。当我成为妈妈以后,也要求我的孩子听我的话,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孩子ta的思维是超越家长思维的,ta是站在爸爸妈妈的肩膀上看世界,看到的比爸爸妈妈要远得多。看到自己的局限,看到孩子的能力,对于每个做父母的来说,都很重要。
关于思维,我自己的体验,当我说出我的想法时,我已经限制了我的思维,还有很多的想法存在;我认为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