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4小时,在币乎屯村民心里挠拨的关键词有两个。
所谓挠拨,包括知识上的震撼,和情绪情感层面的关联。
这俩小词,一个叫周期,一个叫好文。
一 周期
对于币乎网上社区的比特傻来说,条件已经不容许他保持低调了。
《亲吻周期的面纱》是他新近出鞘的宝刀,刀法雄浑劲,的确非同一般。武磊要是学学比特傻刀法,单刀不会那么差。
周期二字,于投资而言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重要概念。但,周期是十分特殊的反复被证伪却让人不得不学的概念。无奈吧,受制于人类认知能力局限,在资产价格和经济波动层面,没有比研究周期更好的方法。
开篇阶段的这一段话,是有惊人立意的。对于作为无常人心一合之相的金融领域,规律与反规律、反规律与反反规律(在后一个层面上,接近于塔勒布的脆弱与反脆弱)头尾咬合,让任何想以数学、哲学的逻辑方法,来把握资产和经济波动的学究,头破血流徒唤奈何。
这在根源上在于人类的认知残缺,其实是整个人类认知游戏的缩影:当我们笃信周期,最后会发现周期是错的;当我们认为周期是错的,走到极致又发现周期是对的。
所以,周期“反复被证伪”,但又“没有比研究周期更好的方法”。
所以,你看到塔勒布最后采取的态度是:“一半时间我是一个超级怀疑主义者,另一半时间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事物的确定性,而且是非常顽固地相信。”这是周期与反周期,在塔勒布内在认知里的握手言和。用比特傻的诗意语言:“周期如同蒙着面纱的女子,欲亲吻,却又仿佛不曾来过。”
此篇文章沉雄之处,不在对“大周期是否是4年一次”这个问题的深刻回答(“我认为‘减半必然暴涨’只是周期在不断拉长的过程中,早期几个周期的时间巧合造成的”),不在于“这么一点韭菜,养不活这么多交易所、媒体和项目方。这是目前最大的外部硬约束”等精妙论断,我在比特傻文中,看到的几个塔勒布瞬间,让我印象更为深刻。
作为宗师级或者殿堂级的风险与概率研究专家,塔勒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他谈专业的时候,而是他谈文学和哲学的时候。当比特傻吟咏纪伯伦《沙与沫》:“潮水涨起抹去我的足迹,海风吹走泡沫,但永恒的是海与岸”的时候,当比特傻从喂鲤鱼里得到启发的时候——
我拾起柳叶和面包屑,掷入水面。一群红色的鲤鱼迅速的抢食。前面的鲤鱼看到面包屑,飞快的游过去;后面的鲤鱼无法判断是否前面是什么,但也条件反射似的冲过去,希望能分一杯羹。有时候,鱼群抢到了面包屑;有时候,鱼群抢到了柳叶。不能吃,白忙活一场。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得到启示:觉得这就是一级市场投资啊。我们每一家基金就像那些追过去的鱼,只不过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一级市场,悲哀的是价值判断不如流动性接力。生活总是在某一个瞬间,给你启示,让你获得一些智慧。
我都仿佛在比特傻身上看到塔勒布瞬间。
而他对于“人生小康靠康波,发财靠另类市场”的令人信服的揭示,更是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杰出的、无与伦比的周天王。
我是说,周杰伦。
二 好文
过去24小时,讲到“好文”的作者委实不少,而且,背后往往还能或多或少读解出同样一种焦虑情绪和同样一种明智洞察。
最近好作者和好文之多,简直接二连三,有雪片之势(木心说“俄罗斯一阵又一阵的文学暴风雪,没有其他的词好用了,就用‘暴风雪’来形容”,当然币乎还没有那么夸张)。
以前那种随意拼贴发水文,轻松切割似玩闹——简称切割闹——的时代,貌似已经不复返。
但好文涌现的背后,是作者的焦虑,而且这种焦虑“不足为外人道”。
何思源校长直言:“思源回归币乎两周,亲眼目睹身边朋友愈演愈烈的更文压力。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们写得差,而是因为他们想精益求精。”(何思源:《你如何误解自己:从“好文算法”看“心理偏差”》)
而且这种焦虑是有传染性的,一时间,何思源、老白、威廉、闪电,“都在说日更难的问题”。
深度炼丹惊呼:“原来各位作者这么焦虑吗(虽然我也焦虑)”,就是这种阴魂不散的作者集体情绪的折射。
这种焦虑来自何思源所说“一个作者的水平和愿望,永远不匹配”心理,也来自各种“不可能三角形”。风口渊《在币乎上写作的不可能三角》,激起层层涟漪。正如老到的“区块链研究员”发来的读者感言:
风口渊今天的文章讲币乎文章的不可能三角是:
热门的诱惑、文章的可读性、区块链技术。
我觉得对于币乎作者而言,可能也有个不可能三角:
长期日更,好文,生活质量。
谈起生活质量,在产出好文的执念下,在高强度的日更压力下,每天都像在作死的边缘疯狂的来回试探,再读到风华雁飞《成功渡熊,莫过于健康的活着!》,顿觉扎心。
不过别急,你若含泪再读到Vincentlyl所说:
对大部分人的不可能三角:高,富,帅
你会觉得:就好像生活对我,以为已经在谷底了,没想到还在谷底给我挖了个坑呢。
金马《为什么币乎会出现好文扎堆的奇观?》倒是快语袭人:
最近真是奇了怪了,天天有好文,看得我非常过瘾,甚至一些好文我看了又看,越看越糊涂,但是还是禁不住继续看,就像脑子里打开了一扇门。
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币乎会出现好文扎堆的奇观?
金马最后将原因归结为基于吸引力法则的牛人互相影响导致螺旋上升、好文扎堆。
白特幂说“大家在比特傻这样的文章标杆之下,越来越追求写作高质量文章,币乎进入了全新的正循环!”
这是所见略同的共通体察。
我自己也深以为然。这个螺旋圈,对我,是从幸存者一炮而响,开始的。随后自己也摸黑跳进币乎屯这摊浑水。
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一波好文算法的调整,在制度引导层面发挥了关键作用。kobegpfan《抢赞致富?恕我直言,你来晚了!》所揭示的抢赞的红利期已经快过去,未来演化方向是“不光‘好文有好报’,‘点赞好文也有好报’”理应带给我们更大的信心!
不过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改革应该永远在路上。
让我们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举措一茬接着一茬,新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让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改革画卷跃然如见!
——作者:特约评论员 币乎屯小学思政教师比特明明
彩蛋:币乎屯纪事
咕噜村长兴高采烈地把报纸交给大队文书比特傻:“瞧瞧,比特明明给咱屯的人长脸啦!你去赶紧抄到老年活动中心黑板报上!”
比特傻领命,半晌却拿着报纸,带着黑人问号脸回到村委办公室。
“村长,有情况!”
咕噜村长一边嘟囔着“嘛玩意”,一边跟比特傻一前一后走到了黑板报前。只见已经有一堆人围在前面指指点点、啧啧有声。
“让一让,村长来了!”村民们让出一条缝,老村长挤到黑板前。见到赫然几个大字:《亲吻周期的面纱》。
抄了满满一黑板。
为了不显露笔迹,字都是用标准印刷体书写的。
再看内容,写的虽然云里雾里,但却章节分明,有理有据。
“这文章一看,至少是高中以上文凭写的。”老村长小心地判断着蛛丝马迹。
尤其令人狐疑的是,在标题前面还用红色粉笔写了一行小字:To dear shasha。
“shasha?到底是大队文书比特傻,还是币乎屯小学数学教师爱莉莎?”村长心里盘算着,忽然心生一计。
他指着人群中的比特傻和爱莉莎说:“莉莎,你大学学的情报学,这个案交给你和比特傻两个人破了,务必查明事实,不要跟我说案宗不见了!”
自始至终一头雾水的比特傻正要分辩推让,却见爱莉莎摸了摸小领结,扶了扶小眼镜,目光凌厉地手指指向比特傻:
“真相只有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