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的故乡。远在上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曰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足见发现最早。现在,在云南普洱县,有一棵高13米,树冠32米的“茶树王”,据测定,已有1700多年历史,堪称世界茶树最高寿长者。目前,世界发现的茶科植物有23属,320余种,我国就占有15属,260多种。据可考资料,我国也是种茶、制茶、飲茶最早国家。茶,是我们的“国饮”。
我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可考应始于东汉。当时社会没落,玄谈之风兴起,高谈阔论自然需要助兴之场,于是茶飲应运而生。到了唐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王朝,李唐皇家十分重视茶事,甚至作为敬神祭祖的必有珍品,就连茶具都十分考究,西安法门寺地宫就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李儇的御用茶具,纯金银制作,全套七件,共重80両。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发现最早,等级最高的茶具。皇室对饮茶的推崇备至,加上茶圣陆羽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横空出世,使饮茶蔚然成风,遂为“举国之饮”。到了宋代,饮茶之风更盛,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当时,就连贵为万乘之尊的皇帝(宋徽宗赵佶)也写茶书《大观茶论》,一代重臣蔡襄也著《茶录》,但宋的饮茶与唐有明显变化,贵胄文士都热衷于“点茶”、“斗茶”。到了元代,茶风已渗透到词曲、戏剧,甚至商业广告……。在此之前的漫长年代,不论是唐饼的煎茶还是宋团的点茶,都是壶煮碗飲,还添加盐为佐料。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推行简俭,禁废奢华,茶也由“精装”改为“散装”,加之,当时深得皇上宠爱的皇子朱权的强势推行“茶改”、简化传统品飲方式和茶具,开创了泡茶的清饮之风。现在,我们日常的飲茶品茗方式,都是明代遗风,当然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完善。
我们现在饮茶早已超脱了解渴、去燥、提神等原生态需求,而更注重体味在品饮中的闪涵、内蕴,把每一次茶饮,当成更高雅的审美。当我们端起茶杯啜饮,茶香会渗入肺腑,启神开窍,缕缕清香会诱导我们穿越现场,走向蔓蔓青山,走向潺潺泉流,会造访美丽的采茶姑娘和妙手酿香的制茶师傳;会穿越时空,到唐宋的诗坛词坊,听诗人词客的高吟低咏;还会到深山丛林的佛道寺院,品飲茶道,体味禅茶的玄妙;当然,更喜欢盛世清风吹不断蔚然盛世风……。
啜饮黄金液,芳香沁肺腑。
山水林木香。著名学者于丹女士说,“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间”,这话说得非常生动传神。人在草木间,得于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滋润五脏六腑,自然神清气爽,这时你无论身在何处,即使滿眼都是都市的水泥丛林和玻璃幕墙,身外都车水马龙,只要有一杯清茗,人就仿佛走进了山野林泉,自有林木芬芳,花香扑鼻……。当我们品庐山云雾茶的时候,就会油然想起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和苏轼“横看成嶺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仿佛身在烟雾飘渺、朦胧,似幻是梦的仙山胜景;当我们品飲君山银针的时候,就会想起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美;当我们啜饮碧螺春,它那花果香,香爽生津的独特芳韵,使我们仿佛走进太湖边那著名的茶菓间作区,茶树与桃、李、梅、杏等相间种植,高大如伞的菓树为茶树挡风霜、蔽烈日,同时,茶树又吸收了各种花菓香气,让我们在品茶中如身临其境漫游山水茶林。
人间烟火香。每一片茶叶都是茶农千辛万苦的作品,既有采茶姑娘的香汗,也有制茶师的心血芬芳,都带着浓浓的人间烟火香。也许你并不知道,采茶有近乎严苛的标准。君山银针要求每片茶芽长25-30毫米,宽3-4毫米,芽蒂长限2毫米左右,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筐内还得衬以柔软白布。为确保品质,还规定露水芽、细瘦芽、开口芽、弯曲芽……九不采;龙井茶制作也细緻入微,采茶时间应在清明后谷雨前,只采初展的一芽一叶,通常一公斤需7-8万片,而且必须“提手采”,不能让指甲刻舐嫩茎,否则伤口会变色。制作也很辛苦,杀青、揉捻,搓田、干燥所有工序都不能马虎。师傅在在炒锅炒作必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揉炒结合,连续操作,一气呵成。有些茶还必须特别处理,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有松脂香,桂圆味,这松脂香就需要制茶人远赴深山老林,采伐有特殊香气的松薪来作烟火熏蒸。谁知壶中茶,片片皆辛苦。
诗词翰墨香。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茶和诗(词)的碰撞,融合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特别是唐宋时代,大量诗人词客涌现,他们又大多是茶人,也写茶诗茶词,至今在唐诗宋词中给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光爰国诗人陆游就有茶诗茶词300多首,极大丰富了茶文化宝库,也使得唐诗宋词更丰富多彩。诗仙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诗》,用雄奇豪放诗句,赞美了名茶仙人掌,表达了诗仙以茶为仙飲的饮茶观。这是诗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以茶为主题的名篇。尔后,诗人词客纷纷挥洒五彩笔,漫抒一腔意,写出了大量茶诗词。诗圣杜甫“落曰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皇甫冉“采茶非采薪,远远上层崖”、皮曰休“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范仲淹“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壬安石“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陆游“免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曾巩“一杯永曰醒双眼,草木英华胜有神”……。还有很多茶词,也五彩缤纷,难以尽数。在这林林总总的茶诗茶词中,我认为写得最妙最有影响的应推卢仝《饮茶歌》,此诗也称《走马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一首长诗,极尽渲染飲茶之乐,淋漓尽致抒发连喝七碗茶的不同感受,最后飘飘欲仙的绝妙境界。现摘录部分如下:“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喝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康平药草香。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告诉我们,茶不只是佳饮,还是良药,而且是能清瘟祛邪,扶正清源。阳信毛尖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河南信阳地区流行一种叫“疲劳痧”的瘟病,死了很多人,而且还时有发生并传染流行。当地有一个善良美丽姑娘叫春姑,家人也在这次疫情中死了,她自已也己染疾,为了救大众于瘟疫并根治,听说遥远的鸡公山上有一棵神树的叶子能治这种病,姑娘不畏病痛不辞劳苦跋山涉水經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找到这棵树,但她却在树下倒下了……她的善举壮举感天动地,感动了神农,神农采一片叶子送进她口中,病就好了,神农还帮她采了树叶并摘下一粒金灿灿种子让她回乡种植,从此可以灭绝此病,又告诉她种子必须十天内播种才能成活,然而这条路来时春姑走了整整八十一天啊,十天怎么可能!还是神农帮春姑变成一只画眉烏含着树叶含着种子如期飞回了故乡……。从此信阳有了茶树,有了信阳毛尖茶,没了“疲劳痧”。如果你觉得这个神话太玄幻,那再讲一个踏实的,不说明朝永乐皇帝游武夷飲茶除病的“大红袍”故事,这毕竟是传说。说个有据可查的吧。《隋书》记载,勤政自律的隋文帝有一夜梦见有位神人把他的头骨换掉了,醒后便一直头痛。后来一个僧人告诉他。“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服了以后果然见效病除。如果你感觉此事太遥远,那就说说近现代的吧,1890年和1931年,福建惠安县两次发生时疫,传染死亡无数,但茶农茶人,成天“泡”在茶中,特别是种植制作当地名茶铁罗汉的基本不染疫,就是常飲此茶患者很多人也得以治愈。百姓把该茶比做罗汉救难济世。现在此茶成了沿海居民居家外出必备良药,甚至扩展至东南亚诸国各地。是的,茶是神奇的,不仅是佳饮,还是良药。千古名医华佗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指意和思),陶弘景也说“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现代科学的研究也一再证明,茶能抗衰老,美容,降脂,治心血管,免疫……,甚至可以防癌……。所以,常饮一杯茶,人自轻健,美自长留,家家长飲茶,康平万家药草香
佛道禅机香。佛教有一个神奇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来到我国时,发愿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他成功了,但后来撑不住了,唾着了,醒后他羞愤交加,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掷眼皮的地方长出小树,枝叶扶疏,此后五年达摩都十分清醒,但最后一年又撑不住了,无奈采食了身边的树叶,食用后眼清目明,奇迹地完成了九年禅定宏愿。于是,茶和佛教联系更融合了。达摩是禅宗祖师,茶禅一味也就有源头活水来了。茶的药理效果为佛门禅定修行提供了有效支持,而寺庙又种茶、制茶,以茶奉佛,以茶待客,以茶自奉,相依并存,一荣俱荣。至于道教思想和茶的融合,元代著名道长马钰有茶词《瑞鹧鸪-咏茶》“卢仝七碗已升天,拨雪黄芽傲唾仙。虽是旗槍为绝品,也凭水火结良缘。兔毫虽热铺金蕊,蟹眼汤煮泻玉泉。昨曰一杯醒宿酒,至今情爽不能言”。又有《长相思-茶》,“一槍茶,二旗茶,休就机心名利家,无眠的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显然,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提倡“无为”,追求长生和飞升……。道家之道和茶道已经融合为一体。丛林寺庙和道家宫院的声声钟鼓和缕缕香烟都飘荡着茶的芳香。
盛世清风香。我是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的爰茶人。我爱茶,不仅因为茶的色、味、香,还因为茶有高尚的品格。我认为,茶是清纯的、清明的、清净的、清洁的、清香的。用茶可以观治人风、家风、政风(党风)、国风。每当我提起孟臣壶,端起若琛杯,啜飲黄金液的时候,总会想起许多古圣先贤和现代伟大领袖的“茶事”。我国南北朝时期吴兴太守陸纳就如茶一样清明。有一次朝庭重臣,名满天下的谢安来访,陆纳只安排一碗清茶辅以鲜果而已。他的侄子认为失礼,也失面子,就擅自办了一席盛筵,客人走后陆纳非常生气,怒骂侄子毁他清誉,还揍了他40大板。对这种不正之风,圣明君王和有识之士都是非常痛恨的。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爱茶、嗜茶并且善于把茶道转化为治国之道,特别注重反贪倡廉的盛世明君。他把茶作为讲德政、崇礼仪、示恩惠、收人心的一种政治手段,还自创了“三清茶”,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他认为此三物均品格芳洁,清正,而茶则可致清导和,以此警示群臣,应心清似水,为政清廉。他不但倡廉,也强势治贪,对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当时甘肃出了一宗折捐冒赈案,他亲自下旨处死47名官员,逮捕革职82人。他在位期间共处杀二品以上贪官大员30人,是整个康䢀盛世最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手把茗盏论宽严”。如果说,乾隆用茶道是治吏治人,那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则是严以律己,从我做起,盛世大治。周总理对茶有着特殊情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他常常无日无夜工作,累了饿了就是几片饼干一杯茶,而且喝茶是付费的,就连开会喝茶也付费,据可考资料,几十年来周总召开高干会都是餐费茶水费自负,喝一杯茶也要根据茶叶品种和质量交一角到二角钱。总理说“不在钱多少,重要是不要惯出毛病”。总理自已更是身体力行。1972年2月27日总理到杭州笕桥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候机大厅,服务员小周为总理泡了一杯茶,美国客人到,临走时总理让秘书向服务员交了茶水费(据资料,是一角钱),服务员愣了,但秘书告诉他“这是总理的规矩”!毛主席也是特别爱茶的茶人,战争年代更是烟不离手,茶不离口,沙家店战役打了三天两夜,他抽了5包半烟,喝了几十杯浓茶。平时主席也茶杯不离手,据说他每月要喝掉三、四斤龙井,都是茶资自付。1973年5月毛主席收到霍山县佛子嶺的淮河儿女寄来八斤霍山黄芽茶,感恩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淮河”的伟大号召和对淮河及淮河两岸的关怀和指示,經过20多年奋斗取得了巨大成绩,这茶就是佛子嶺的淮河儿女给毛主席的“特别报告”,以表对主席的热爱和感恩。主席收下了这“特殊礼物”,但按当时此茶的最高市价(每市斤5元)寄去48元。这就是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这就是我们党持之以恒,坚持不变的党风、政风、国风。但愿清风吹不断,扫清大道奔盛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