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语
梭花布,不是普普通通的布。
梭,就是梭子,织布的工具。花布,就是西兰卡普。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梭子织的西兰卡普”。这种制作工艺,起始于商周,初雏在秦汉,成型于两晋,成熟在唐宋,明清臻于完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今年三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梭花布围巾飞出了大山,落到了大洋彼岸的联合国总部,彼时正值联合国妇地会第68届会议召开,举座惊叹!
梭花布围巾,是恩施土家两姐妹的匠心之作。去年,我和两姐妹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候她们俩在一家百货商场开展西兰卡普研学体验活动,没有深入交流,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肤白貌美,个儿高挑,落落大方。再次见到姐妹俩,是在今年三月下旬,和单位女同胞一起去五峰山西兰卡普传习基地参加非遗手工公益课堂讲座,才知姐妹俩姓谭,姐姐叫艳华,妹妹叫艳宾,是非遗传承人,在踏踏实实做着西兰卡普的推广事业。
创业的路子很多,何以年纪轻轻的谭氏姐妹选择这个事业?一般人都知晓,非遗文化传承人大多都是年龄偏大者,少有年轻人愿意涉足,当成事业来做更是稀有,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近日,接到恩施日报编辑的约稿,为他们开辟的《非凡匠心》专栏写篇稿件,谭氏姐妹的影子立马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了,我没加思索就答应了。
深度采访姐妹俩是在清明节前的周末,那天天清气朗,就在她们的传习基地,我们一边茗茶,一边畅谈,竟然聊了两个多小时。在她们俩的身上,我看到了掩藏在柔弱外表下的那份执着、那份坚韧,也看到了西兰卡普非遗文化复兴的希望。把她们俩的故事写出来,有助于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能给到想创业的年轻人一点启发。
1
姐妹俩出生在巴东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学习民族舞蹈,比如摆手舞、龙船调,这些舞蹈的服饰上会有西兰卡普的文化元素,不过那时候姐妹俩没那个概念,不知道那叫西兰卡普,只是觉得图案漂亮,色彩斑斓,心生欢喜。艺校毕业后,姐妹俩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工作,到全国各地巡演,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家乡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因此感到非常自豪。姐妹俩坦言,如果没有走出去,没有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充分接触,就在家乡呆着,很难有这个发现,也难有强烈的民族情怀。
工作几年之后,姐妹俩觉得舞蹈这个职业对她们来说是一个青春饭,到了一定年龄,应该静下心来做点长远发展的事情,于是果断辞职。接下来具体做什么,还是很迷茫。辞职之后,姐妹俩去了一趟西藏,带着忐忑和好奇,不知道下一站会遇见什么,很享受那个过程。可当她们到达拉萨那个神秘而又圣神的所在,反而觉得有点失落了。姐妹俩后来又去了新疆、北京等地,整整三个月,让自己彻底放松,跟过去告别,对未来进行思考。这段旅程,激发了她们前所未有的勇气——想到马上就去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知道变成知道。这份果断,这份坚决,在她们后来的创业之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享受完轻松的旅程,姐妹俩想做点事了,商量着在武汉做服装,把西兰卡普文化元素跟现代生活装融入进去。那天晚上,她们俩聊得很兴奋,甚至描绘了一个舞台走秀的场景,其中的一些画面竟然和舞台剧《西兰卡普》的某些场景相吻合。想到就做,第二天,姐妹俩就去注册了一个商标“西普允曦”(“西普”是西兰卡普的简称,“允曦”是姐妹俩的艺名)。
刚开始做服装的两年,姐妹俩还没有很好地将西兰卡普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中去,致使设计出来的服装受众面比较狭窄。2016年,姐妹俩决定出去调研,一边寻找西兰卡普记忆,一边拜师学艺。她们从武汉出发,到了湖南的株洲、凤凰、吉首,发现很少有人在做西兰卡普,只从一些建筑物、公园设施、出租车车身依稀见到了西兰卡普文化元素的图案。在湖南龙山的捞车河,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她们俩见到了西兰卡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戴娥,并拜她为师。
学习的第一天,恰好是七夕,姐妹俩一早起床,围着村子跑了三寨一村,刚好7.7公里处停下了,以此作为纪念。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时间,姐妹俩沉浸式学习,吃住都在师父家,起早贪黑,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实,掌握基本的技法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够了,但是姐妹俩想要把技法练习纯熟,更深入地去理解文化,得多花时间去练习和领悟。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姐妹俩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最初的想法是把这个技法学好后带回去融入到服装之中,当沉浸其中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个图案最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那时候住在深山里的土家先民,没有受到什么文化熏陶,也没有可以借助的现代科技工具,怎么就创造出了这么精美的图案?比如四十八钩这个图案,有说像蜘蛛,有说像螃蟹,有说像爬藤植物……现代的解释是土家人围着篝火在跳舞。非常神奇!有一天,姐妹俩有幸看到了师父压箱底的宝贝,没想到西兰卡普可以做得如此精致,是真正的艺术珍品,当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被师父的传承精神折服了。她们觉得,这么好的非遗文化要是失传了,非常可惜。那样的话,后人们就只能在博物馆看到西兰卡普文化符号,见不到真真切切的艺术品了。就在那一刻,传承和推广西兰卡普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在她们的心中生起了。
学习结束,姐妹俩辞别师父,一人买了一台机器带到武汉的工作室,不断地钻研和摸索,尝试着将学到的技艺完美地融入到服装的设计制作之中。2018年至2019年,姐妹俩两次参加了中南民族大学举办的西兰卡普培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终于取得了县级非遗传承人身份。这期间,姐妹俩一直在断断续续做着西兰卡普的推广,也曾几次回到恩施调研,参加非遗展。姐妹俩有回乡创业的打算,想为推广西兰卡普非遗文化、助力家乡旅游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
2020年4月下旬,武汉疫情解封之后,姐妹俩迫不及待地回到恩施,注册成立了公司,开始全心全意推广西兰卡普非遗文化。困难来了,没有人会织西兰卡普,没有产品展示,没人知道她们在做西兰卡普文化推广。无论做什么,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于是,姐妹俩首先组织培训,培养会织西兰卡普的专业人才。第一期培训了百号人,对象都是来自各县市的农村妇女,也是借此助力精准扶贫。有了人做事,接下来就是找场地。这年7月份,姐妹俩租下了五峰山宝塔槽一处民房,开始创建传习基地,半年之后终于建成。
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深入到文化的内在,只有懂它,并不断实践,才能找到方向。姐妹俩思索,为什么传统的西兰卡普发展不好?经济效益低,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事儿,传承难;制作粗糙,缺乏创新,逐渐失去了功能性,不被市场认可。找到原因,姐妹俩开始研发产品,同时改进经纬线,使得织锦更加精细。姐妹俩的理念是,西兰卡普是艺术品,不能当成土特产来做,不能打价格战,品质精细,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她们大胆地将西兰卡普的配色和现代的流行配色融合在一起,与现代产品的时尚元素融合在一起,让普通民众对西兰卡普有一个重新认识。对于每一个研发的新产品,线如何走,色如何配,她们都要亲自调试好,精准到每个尺寸每个颜色。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才能达到她们销售出去的标准,既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和她们一样追求艺术追求时尚的年轻群体。她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传统的西兰卡普卖不出去,不是价格问题,是品质问题,是市场认可度问题。
姐妹俩发现,以前买回来的大机器不方便开展教学活动。存在几个问题:小学生个儿小,脚踩不到踏板;腿有残疾的残障人士也操作不了;机身和机架是一体的,笨重又占地方,不方便搬进校园教学。这些问题都是逐个发现的,她们就逐个解决。经过多次改进和调试,耗时一年的时间,机器改良终于成功。改良后的机器,4岁的孩子可以和妈妈一起完成一幅作品,6岁以上的孩子能独自操作机器,机架可以拆了放到学生的课桌上进行教学,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可以改脚踩为手动操作,这样就大大拓展了研学活动的受众面,方便了教学。2023年7月,这款机器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后来被作为研学教具销售到了天津和新疆。
在不断的探索中,姐妹俩发现了一个秘密,西兰卡普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能跟任何东西相融合,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发展空间。她们俩做到了,展厅内展示的那些琳琅满目的产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把西兰卡普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姐妹俩认识到,必须要创建一个民族品牌。由此,“梭花布”诞生了,好听又好记,便于传播。
3
创业没有平坦之路,谭氏姐妹也不例外。回乡创业的前三年,走得很艰难。因为离开太久,对恩施已经陌生了,刚回来的时候,姐妹俩感觉自己好像空降到这个城市,没有场地,没有设施,没有人脉,一切从头开始。她们全力投入,心无旁骛,一心做着她们热爱的事业。怎奈新冠疫情肆虐三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产生活,人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哪里顾得上购买艺术品来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姐妹俩做文化事业是何等艰难,不断投入的资金,差点耗尽,却看不到一点希望。加上外界的质疑、朋友的泼冷水、家人的不支持,让她们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方向,连朋友圈都不敢宣传了。甚至有段时间,她们每天都想放弃,可到了晚上又努力说服自己,并相互打气。姐妹俩坦白,要不是对西兰卡普的那份执着和热爱,要不是当初给自己画的那个“大饼”,她们俩真的很难撑过来。
热爱化作了信仰,每当想到师父能将西兰卡普织得那么精美,姐妹俩的信心又生起了,她们始终坚信,西兰卡普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必须坚持做下去。在一次培训中,她们俩认识了一位非遗传承人,建议她们利用好自媒体强大的宣传功能,至少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次,她们俩豁出去了,再也不管别人的质疑和冷嘲热讽,再也不怕朋友泼冷水,“疯狂”地发朋友圈、发抖音。有一天,她们发布的朋友圈引起了州妇联一位领导的关注,主动联系了她们,并参观了传习基地,对她们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2023年5月,中国妇联基金会 “天才妈妈”项目来恩施调研,姐妹俩得以被推荐,破格获取到了这个项目的支持。一同前来参与调研的市场公益推广大师看中了她们制作的一款披肩,当即拍了一个视频并进行推广,后台的咨询一下子就爆了,订单纷纷而来。仅仅一款披肩就销售了十几万元!来自市场的肯定是对她们最好的褒奖,过往所有辛苦的付出都值了。
自从加入中国妇女基金会“天才妈妈”项目之后,姐妹俩有了更多机会出去参加活动,她们的事业随之出现了转机。2023年9月,姐妹俩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约会天才妈妈”走秀,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西兰卡普民族服装,自信地走在T型舞台,是那样的耀眼光芒。之后不久,她们又参加了上海时装周微光聚力论坛,随身披的西兰卡普披肩被一家大知名公司看中,成了其供应商。年底的时候,姐妹俩为国务院侨务办、中国侨联、省侨务办设计的新春贺礼发到了新加坡、爱尔兰、奥地利大使馆。今年3月,西兰卡普围巾竟然作为国际礼物亮相联合国总部,获得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誉。
4
姐妹俩自2014走上创业之路,到如今整整十年。十年前她们的朋友圈没有西兰卡普的影子,十年后她们的朋友圈只有西兰卡普。“创业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是姐妹俩的肺腑之言。她们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要是当初她们带着功利心去做,用机器取代手工制作,或者直播带货,她们可能赚了很多钱,但是不能长久。她们选择做文化事业,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虽然做得慢些,但是基础牢固,后面的路会越走越宽。姐妹俩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她们没有指望这个事业能创造多大物质财富,却想在文化的传承中留下精彩的一笔。这就是她们的梦想!当这一梦想实现之后,她们又可能会去接触新的领域。不断接受新挑战,不让自己处于舒适安逸的状态,就是姐妹俩倔强不屈的性格。
今年,姐妹俩的事业进入了发展期,当被问到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打算,姐妹俩有点抑制不住兴奋了;未来,她们将会继续坚持手工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两个方向,把西兰卡普文化运用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助力恩施文化旅游,让非遗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带动更多的女性就业创业,勇担土家文化传播的使者;继续坚守技艺与创新融合,让西兰卡普更加多元更加精致,更具时代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止走出大山、走入市场,更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登上更大的舞台,让这朵来自土家山水中的“五彩云霞”更加绚烂地绽放。
姐妹俩的创业故事讲完了,我的心中还是有一个疑惑,看似娇弱的两位女子,在创业路上这般执着这般坚韧,除了对梦想的坚定对信仰的坚守,还有哪些因素对她们产生了影响?攀谈得知,她们俩平素热爱跑马拉松,曾经去过很多城市,甚至去过国外,只是回乡创业的这几年,因为没有休息时间,这个爱好只得搁置了。她们觉得创业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什么事也做不成。她们把跑马拉松的精神用在创业上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终于走出了困境,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家庭教育对她们俩的影响也很大,从小就深受爷爷影响,踏实做人,踏实做事,不看重名利,这已经深入她们的骨髓了。当她们俩的事业有了起色,爷爷送给她们一句祝福语——插上智慧的翅膀飞翔。
如今,姐妹俩的事业正好应了爷爷的那句祝福语,开始腾飞了。祝福她们梦想成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