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河之二
1.家乡的河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山东省昌邑县于家下湾村一户世代务农的贫穷人家,父亲初中毕业后被大队推荐为民办代课老师,是家里第一个不再纯靠务农,成为半农半工的孩子王,最终成为闻名十里八乡的优秀语文老师,或许因为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老家相距不远,也有当作家的梦(在山东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文章),经常领着孩子们到村东的太祖河、村西的潍河(我们习惯叫大河沿)写生,给孩子们讲: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带兵打仗走到这里,看到百姓辛苦劳作收入少,十年九旱生活苦,便抽出马鞭,挥手一抽,一条大河便由此产生,在河边,用脚一跺,便跺出一个泉眼来。人们为了纪念宋太祖造福百姓,从此以后便把这条河取名为太祖河,把泉眼用石头砌起来,取名叫龙泉,这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太祖河确养育了河两岸的百姓。只是太祖河太小了,我总认为叫河不妥当,充其量是条小溪,可这不起眼的小溪却有着神奇的预言功能,村里老人说太祖河水旺三年不断流,村里的那棵千年古槐枝繁叶茂,村里的后生就有人才。 这象征着风水的太祖河给我蒙上了一层神秘感,我只盼着她常年流水,而不怎么敢去嬉戏,也许预言是真得,小时候记得她常年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河水,捧一手泉眼里的水,甜到心里。村里考上大学的后生一个接一个,也有了清华生,博士……
植于明初的古槐,上有文物部门鉴定的标记而我最喜欢的是村西的大河沿,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天堂。尽管寻不见稻花香(有麦香),听不见艄公的号子,可在我幼小的眼里,看得就是大河波浪宽。每每下午放学后和星期天里,我们到河里摸鱼、捉虾、捉蟹,打水仗,透着天真和纯洁,煞是热闹。姑娘、媳妇们把家里的衣服拿来,在这里洗去尘土,她们相互嬉戏的笑声能响遍整个河流。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几个发小,在一年的开春,在大河沿里捞了许多的小虾,因为当天的太阳奇好,放在青石块上的小虾们居然都晒得通红,居然是烤熟了,吃小虾的时候,就看到了河柳枝条上的吧唧毛子的罐,因为让吧唧毛子蜇过,就产生了消灭这些罐的念头,省得让它出来再祸害人,于是找来很多,于是点火,于是在叭叭的罐的炸开声中,我们开心地笑起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尾,还没有包产到户,物质极其匮乏,终究是因为穷,没有吃过什么肉,当看到那流着油的嫩黄的鲜肉肉时,我们居然忍不住,居然一下子吃了好多,那个味道真是美好,至今都是我们相聚时津津乐道的话题。潍河的河床里全是优质的沙子,产一种潍河蛤,每到夏天家家户户都去挖一些,当炊烟升起,一种特有的香味就弥漫了整个村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