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关键在于体会、接纳和说出孩子的情绪,并让他们知道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都是情绪和感受的“雷达”,但是他们拙于表达。孩子的情绪只要被家长发现和说出来,就有好起来的一半可能性了。如果再配合抱抱法和转移注意力,情绪就能恢复得差不多了。
对孩子的情绪表达共情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说出孩子的情绪。例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一定是又俄又累了”“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伤心”等。
第二种表达共情的方式是,描述引起孩子情绪的原因。例如,“你生气是因为哥哥抢了你的玩具”“你生气是不是因为爸爸吼了你”。
第三种表达共情的方式是,说出孩子的愿望。例如,“我猜,你希望爸爸能好好跟你说话”“你一定希望哥哥拿走你的玩具需要经过你的同意,对不对”。
向孩子表示共情的关键是,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没有错,但对他们的行为不可以接受。
一般来说,家长只要掌握这四个技巧,就可以找对和孩子产生共的点:
第一,找到孩子负面情绪的开始点;
第二,识别孩子负面行为背后的情绪;
第三,识别负面情绪背后孩子所相信的原因;
第四,猜测孩子的感受和愿望。
如果家长没有办法找到共情点,通常有两个原因:
第一,感觉到但说不出来,找不到合适的词;
第二,平时对孩子的观察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深。
针对第一种情况,家长要不怕错,多猜测,多表达,多说,慢慢就能迅速和准确地表达,一语中的。针对第二种情况,家长需要和孩子有更多“高质量陪伴”的时间,这样对孩子的了解自然就深了,而且“共情”的语言很快就会成为家长的“自然语言”。
孩子有情绪,家长不应该做的事/说的话
以暴制暴你再闹,看我.....
被孩子情绪::别闹,妈妈给你买......
制止孩子哭泣:男子汉,不许哭.....
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爱哭鬼;怎么像女孩子;怎么这么爱闹;这么粗暴......
指责说教:我早说过了
制造孩子的内疚:我已经被你气病了......
小贴士:
1.在对话中保持开放态度,勇于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即使初期可能不完全准确。
2.通过日常活动与孩子建立深入的连接,增加对孩子的理解,使共情成为自然而然的反应。
3.共情是一项技能,需要时间和实践来完善。家长应持续练习,不断提高自身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孩子的收获
1.孩子将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我意识。
2.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将学会如何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智能。
3.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4.认识到情绪的正常性,促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为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