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芳华逝,面目非

芳华逝,面目非

作者: a6354fdd656b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3:10 被阅读9次

    《芳华》是一部让人看了之后会感觉非常拧巴的电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把心脏揉捏,拧成一团麻花。

    冯小刚确实是全中国最为出色的几位导演之一,这些年他总是先给市场一部片子,再拍一部自己想拍的。无论是《集结号》、《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还是这次的《芳华》,都是冯小刚自己想拍的,充满着他个人的态度。

    这些天正好在看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讲述的就是文革当中的故事。睡前读上几章,也就是几章,不能再多了,因为很难读下去。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书不行,而是因为心里受不了。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读着会这么伤心,一种被锤子闷敲心口的阻滞感和森然的痛楚。眼见皆是罪恶,遍地尽书荒唐。我们当初究竟陷入了怎样的一个年代?甚至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回头看去时仍然隐隐作痛。《芳华》的故事,就开始于文革行将结束之时。

    当影片中文工团政委一脸沉重地走上舞台,宣布伟人去世的噩耗之后,紧接着一块黑色幕布从上往下,缓缓遮掩住伟人的巨幅照片。仅这一个慢镜头,就将时代巨变展现地淋漓尽致。与此相似的还有另外一处,就是在后面的野战医院,护士们紧张地铺设病床,忽然一张雪白的床单占据了整个镜头,同时又是运用一个慢镜头,就引出了残酷的战争。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两个镜头,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就这么铺陈开、弥漫来。

    《芳华》是时代的故事,是人的故事,也正因为人的故事,才组成了时代的故事。刘峰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时代的注解。刘峰以“活雷锋”的形象出场,萧穗子的画外音说:“从何小萍来到文工团的第一天起,她就成了文工团的笑话”。这话,何尝不是对刘峰说的呢?在一声声“活雷锋回来了”的招呼声里,不知潜藏着多少对善良的鄙夷。刘峰是模范,是标兵,是好人,是特殊时代的特殊“圣人”,他必须把一切都活成规范的样子,不能出格。当他大胆地示爱之时,也就是“圣人”形象崩塌之时。

    “圣人”都是被“阉割”过的人,《论语·雍也》里有这么一段:“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孔子应邀去见南子,但是南子名声不好,所以孔子回来之后,子路就很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儿,就让老天爷罚我!

    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应该白璧无瑕,哪怕一点污秽也不能沾染。子路认为,像南子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就算是一般人也要敬而远之,更何况作为老师的孔子,所以他不开心。孔子也很有意思,他知道他的徒弟在想什么,他不给他们说出来的机会,直接发了个毒誓。“圣人”一般都不是主动“阉割”的,他都是“被阉割”的。就像刘峰,他是“被圣人”的状态,所以,他的一切,他说了不算,其他人心目中的刘峰才是“他”。

    与此相似的还有另外一个例子,那就是韦小宝。不同的是,韦小宝不是“圣人式阉割”,他是另外一种“情感式阉割”。韦小宝在妓院长大,整日里所见的都是女人们敷衍的笑脸与假意的感情,他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渐失去了爱情的能力。可笑的是,他居然还阴差阳错地进宫当了太监,一个生理上没有被阉割的人,其实在情感上已经阉割了一道,特别荒诞。他对他所有的老婆都没有爱情,至少不是完整的爱情,他自始至终都是要收女人,而不是爱女人。

    刘峰不是孔子,不是韦小宝,他是“活雷锋”,七情六欲,大逆不道。其实说到底也没有多少大逆不道,是林丁丁太婊。林丁丁把自己的“婊”伪装成了对刘峰的控诉和批判,这就是所谓的“婊至深处,指圣成魔”。但刘峰骨子里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尽管他没有被善待,他还是选择了承受,仅有一次,他选择了死亡。当他命令下属们送伤员、送弹药,自己一个人留在原地守尸体的时候,他是想死的。活着当英雄太累了,死了的英雄兴许还好点儿。可他还是没有死成,只能勉力地去活着,尽力地去善良。

    万幸,还有何小萍。何小萍,她受尽委屈,她是那个时代的委屈,她是委屈本身。在那个时代,多的不是刘峰,不是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多的是何小萍。那个穿上偷拿的军装,笑得像是充满希望的小女孩儿,那个在电筒下写信给父亲,眼泪啪嗒掉的小女孩,那个在病床前轻声抚慰伤员,炸弹来了护住伤员的小女孩儿,那个穿着病号服,在黑夜中独自起舞的小女孩儿。她委屈且善良,敏感且无畏。他和刘峰,就像黑夜中的两只萤火虫,用自己身上的微光照亮周围方寸之地,相互取暖。在车站,我们都以为何小萍要说的那一句话是“我喜欢你”,没想到却是“能抱抱我吗?”何小萍一直都想要一个拥抱,一个让她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拥抱。可刘峰,却也正是由于一个拥抱而被打落尘埃。拥抱,有时候确实显得奢侈。当刘峰用一只手揽过何小萍,画外音响起,镜头远去,芳华,就此定格。

    电影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说的人、事、物和台词。比如当陈灿把录音机展示在大家面前,拿出一盘磁带,我脑中出现的就是邓丽君。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邓丽君《侬情万缕》的歌声。是啊,除了邓丽君还能有谁呢?是邓丽君第一次告诉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歌是可以这样唱的,爱情是可以这么说的。是邓丽君,打开了年轻人的心扉。在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之后,她的歌声无疑是一泓清泉,冲洗着人们布满尘垢的心灵,把无数人从压抑中解放出来。救苦救难观世音,仙女下凡邓丽君。

    芳华逝,面目非,何处春风笑桃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逝,面目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zw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