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者刘瑜在一篇《愿你慢慢长大》结尾中写道: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多么美好的文字,镶嵌着母亲永恒的爱,但从其背后却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现实。在这个国家里,总是在探讨教育以及教育问题,但是却极少去认真负责地解决问题,就像我们都在一个大栏栅里面,每天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物种被屠杀却没有任何办法。即使我们被释放了会选择拯救吗?我想也未必。
大家都知道中国大学暂时还没有培养不出某某某,学龄教育却把孩子们当成一种流水线上的产品而非慢慢成长的需要保护的人。月初的北京某幼儿园虐童事件,但凡是正常的国家不至于仅仅处理几个老师和主管教育的官员而已,是不是应该在理念上有所改变,除了问题处理一批人,然后我们依旧处在巨大风险之中,没有反思,没有进步。我们的“海象”精神让孩子们逐渐偏离成长为人的路线,即使出现错误也不进行必要的总结反思。猎枪的声音断续响起,胖乎乎的海象抬起头只是看看谁成为猎物,然后继续酣睡。我们极少反思,不敢反思,不能反思。反思就要猛力触碰栏栅,疼痛和反作用力的强大让我们畏惧,是从心里的真正畏惧,即使有很多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若社会上无法形成珍重教育保护未来的共识,国民定会以脚投票的方式选择离开,剩下的只是“留守某某”。
关于教育,听得最多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有五四运动期间的蔡元培,有危难之中的“西南联大精神”,有陈寅恪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崇高信仰,也有飞踹蒋介石一脚的硬骨头文人刘文典。现世的生活远远优于当时,但是我们还是在祭奠也是怀念混乱不堪的民国。秩序和自由是两种事情,我们都需要,也许教育知识一个基础表现。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国家狂飙突进,似乎在故意证明着什么,不计任何代价地取得辉煌成绩,改写中国历史,创造无数财富神话。但神话终将破灭,天蓬元帅终有一天会被打回原型。回归正常,回归合理增长才是未来长时间内需要调整的方向。而对国民道德体系以及信仰的塑造可以保证中国的持久进步动力。
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孩子们随着时代的滚滚洪流被动地接受知识,小孩子被父母也被社会卷入了一个超高强度的智力竞赛中却忘记了成为人的基本路线。在网上看到平壤小学生和市民自发到平壤民族公园,排着队前往伟大的金正日将军生前抚摸过的柿子树前,嚎啕大哭、悲痛欲绝,声泪俱下,我根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也许新闻媒体从某一个细微方面有丑化朝鲜的嫌疑,但是这个国家对人民的奴役是深入人心也是真实的。我们会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呢?
从自身的教育过程中看,一直在反思何为最合适的教育。一方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和能力,又要考虑施教者的作用和素质。单方面要求教育公平化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个畸形的需求仅能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可以无限逼近。
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孩子身上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是我看到了很多过度扭曲的家长将自己未能达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一种对孩子最无情的奴役。自己做不好难道一定要孩子为你挡枪吗?家族可以传承,产业可以继承,但是扭曲的人性最好放在一边。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谁会像斯巴达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根据国家的需要而放弃孩子快乐的童年,让其过早地接受强有力的制度和疯狂的国家情感。可实际上,我们就在用斯巴达的制度和意识在塑造我们的孩子,目标不是成为战士,而是弱势。
前几日在微博上写道:“今天晚上读卢梭的《爱弥尔》,很有意思,成年人口口声声说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事与愿违。即使童年快乐,总得有一个经历磨难和痛苦的过程,方可成人。是不是说这个过渡期放在稍微靠后一点更符合人类的发展?另外用野蛮的教育折磨这些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可不知道他们却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境中把他夺走了。最终按照卢梭的想法应该是孩子们快乐地奔向死亡,不留下任何遗憾。我觉得有点极端了,这个思维。”后来还被商务印书馆转载并留下一句话“大家以为如何”?但是没有人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安静的让人恐惧。
2017年12月18日17:30于连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