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碎碎念:
充实的一天:早上起来和儿子一起看了电影《叶问》,上午参加了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质性研究工作坊”,听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牛咖教授的分享。
中间接到了大姨打来的电话:“大樱桃熟了,来摘吧”。
想到好多天没有去看看大姨和姨夫了,下周也不一定有时间。于是下午奔赴了大姨家的樱桃园。
樱桃树已经25年了。长的又粗又壮,儿子爬上爬下,粗粗的树干也担得住他。
村口就有“京东快递”、“顺丰快递”的凉棚,村民家里的樱桃可以直接寄到外地。
虽然有了快递上门服务,但是肯定依然有的卖得好,有的卖的不好。
卖是一门学问。
“卖是一门学问”,论文写作者更是如此。
前两天在混沌大学听一位复旦大学的青年长江学者做分享,里面提到论文写作部分。
非常直白的说:“好的作者一定要会带货”。
“带货”的意思是,作者要非常善于推销自己的文章,要想法设法的传递信息:”我的文章有价值,有料,有趣,你(读者)一定要来读,一直读下去。”
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全部都是“带货王”:善于用最简练的句子,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用最省力的阅读方式获取最大密度的信息。
如何从一个初级小白成为一个优秀的“带货王”,写出好的研究论文呢?
今天尹弘飚教授分享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1.想先打动别人,需要先打动自己。
我们应该对自己诚实,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不值得投入,那么读者也会这样认为。
如果我们自己不相信数据的真实可靠,不相信研究结果对其他人有价值,那么发表就会异常困难。
所有的好演讲者一定是共情者,理解自己,理解观众。自己先被感动,听众才会被感动。
就算是演员表演,如果让观众相信,起码演的那一刻自己要深信不疑。
所有的表达都是类似的情况: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这些表达形式,最打动人的必然是作者先被打动。
表达者是第一个观众,如果他自己对内容没有感觉,说明作品缺乏生命力,人们永远不会对机器有热情。
2.深层的逻辑高于表层的逻辑。
其实就是结构化的问题。
横向结构应该遵从某一种逻辑,比如时间、空间、重要性等;纵向结构应满足包含或者递进的逻辑关系。
许多初级研究者会罗列很多的文献在调研部分,显示自己“有很多积累”。
高级研究者会只选取和自己的主题最相关的文献,根据某一种逻辑提供背景资料。
思考逻辑是写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读者的工作。
3.凡事都要认真。
前两天看到一个小视频,助理反复提醒李佳琦:“一个商品只能说两句话,说多了也没有用,剪不到视频里,不要说了,不要说了”。但是李佳琦非要把润唇膏的介绍语讲完后,涂在嘴上感受,挤在手里给摄像头看,还因为助理的打断而气愤不已,大声说:“我就要给她们看(商品)”。
我从来没有看过李佳琦的直播,但是这个视频让我看到他卖货是认真的。
因为认真,所以在一两年的无人问津之后迎来爆发。
前两天参加答辩,看到有的同学收到的论文评阅意见有密密麻麻的两页A4纸,有的意见是“XX页的X-X图横坐标单位有误,X-X表内数据计算错误。XX页的XX表述不恰当。”
要知道大部分硕士生论文都是六七十页,能通读一遍论文给出意见,至少要半天的时间。
有资格评审论文的通常都是大教授,事务繁忙。
但是他们如此认真,可能这就是教授的原因吧。
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如果是,那就价值不大。
没有什么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是,失败也会轻而易举。
4.了解游戏规则
生活美好、事业发展和个人爱好,都可以用游戏的眼光来看待。
只要是游戏就有规则,了解规则是生存的第一法则。
任何一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规则,任何一个行当有自己的语言。
想成为其中一员,先了解该圈子的交流语言和表达方式。
《学会写作》里面提到: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先养成作家的气质。
想玩的好,先看明白人家是怎么玩的。然后从模仿开始,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
总结:论文写作绝不简单,但是也不是难以企及。带着热情、认真、理性、规则意识,投入其中,每一个普通人也都可以成为论文高手。
日更挑战说明:
我是一个极度没有耐心的人,做过许许多多随心所欲、半途而废的事情。5.21日那天因为被人“严重蔑视”,受到刺激,立下flag:挑战年度日更。
挑战规则:
1.2020.5.21-2021.5.20,每日简书或者公众号500字以上的更文(文章可以不同),更文内容不限。
2.断更即挑战失败,会给监督官每人100元现金红包。如何成为我的监督官?公众号(珍珠的优势工作坊)文章的评论区里留言自己的微信号,自动成为监督官。
3.如果成功,2021.5.20日举行线上party,发出1000元现金红包,热烈庆祝成长之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珍珠的优势工作坊。关注可免费获得千元成长大礼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