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真无线耳机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的耳机品牌,都宣扬自家耳机的音质。
但是,又有很多人觉得,一个无线耳机怎么可能达到真正的高音质呢!
那么我们就讨论一下,耳机的音质。
1.什么是高音质
其实,声音本身很难定义,音质的高低。
因为每一个人,对自己喜欢的声音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喜爱。
就和美食的美味一样,酸甜苦辣,各有所爱。
所以,一般耳机的高音质,都是指如何能够高保真的再现需要播放的声音。
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的有线耳机,能够直接传输模拟信号,肯定是比蓝牙传输数字信号,要更加保证信号不失真。
从最基本的原理上说,有线耳机天生似乎就具有高音质的特性。
可是人的耳朵真的能区分吗?
2.耳朵能力有限
人类的各项器官,都是随着人类在自然界的生存中一点点进化而来的。
这就导致,能够促进人类生存的功能,就会随着进化,一步步得到增强。和生存无关的,自然也就非常弱。
人类的耳朵也是如此。
人类的耳朵,需要能够迅速地收集对自己有用的声音。
这些声音主要集中在20Hz-20kHz,而这个频率范围内,并不是所有频率都有同等的重要性。比如图1,可以看出人类对语音频率范围的声音,能够听到的声音强度范围更加广。
频率更低,或者更高,耳朵的感知能力就更弱。
图1:人类听觉感知的频率强度曲线3.人类耳朵容易被欺骗
人类的耳朵不仅仅能力有限,还很容易被欺骗。
有些声音信号的出现,会把附近的一些声音屏蔽,被屏蔽的声音,则很难被耳朵所察觉,这就是屏蔽效应。
这种效应,就导致了,人的耳朵,是不可能100%听到真正的无失真的声音的。
尤其是,如果耳朵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更加容易被这种屏蔽效应所影响。
这就好比,炒菜里面既放了酱油,也放了盐,这时候你就很难分清咸味究竟是来自酱油还是盐了。
4.人类大脑喜欢“假”的美好
现在只要照相,就会P图。是因为人们的大脑不喜欢眼睛看到的真实世界,而是更加喜欢P图下的世界。大部分的人也只会认为,P过的照片,更好看。
再比如美食,人们喜欢吃的,是通过各种调味品调出来的食物,那些没有经过任何调味的食物,反而很难下咽。
其实人类的耳朵,亦是如此。
喜欢听的声音,往往是大脑觉得好听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界的那些原始的声音。
所以,为了有好听的声音,调音是必不可少的。
也就是说,模拟和数字并不是“好音质”的本质。
能否调出所有人都喜欢的声音,才是最关键的。
数字信号肯定是比模拟信号更加容易实现调音。
就好像,炒菜做饭时,你得把菜切碎了再炒或者调味,会更容易做出一盘好吃的菜。
若是完整的菜直接下锅烧,虽然也能做出味道很不错菜,但做法麻烦,还不一定好吃。
音质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选择你自己喜欢的
一副耳机的音质,就和一盘菜一样,不一样的人,喜欢不一样的口味。
自己去实体店,实际感受一下,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音质的耳机。
不需要有太多的负担,觉得自己无法判断好的音质。去线下听各种耳机,第一感觉,如果觉得好听,那就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音质。
这就好像去餐馆吃饭一样,第一口觉得好吃的菜,那就是你喜欢的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