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作家山田宗树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苦情女主可悲可叹的人生,我们在同情松子遇人不淑的同时,也羡慕松子的义无反顾,但是唏嘘之余,一个问题横亘心头:是什么,导致了松子如此多舛的命运?
我们来看看童年时代的松子。她乖巧懂事,拼命读书,她以为“只要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就可以博取父亲的欢心,获得父亲的称赞,赢得父亲的认同”,她努力地想要成为父亲眼中理想的女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久美身边把父亲抢回来”。久美是松子的妹妹,她从小体弱多病,父亲对她的疼惜多到让松子嫉妒,“父亲一回家,在去祭拜祖先牌位前,会先去二楼看久美,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对她说尽温柔体贴的话”。
被冷落的松子只记得“遥远的过去,在盘井屋的屋顶上听到的笑声”,那是她记忆中父亲最后的笑声。尽管如此,松子还是如父亲所愿放弃理科,考取文学系,在离家不远的中学当了老师。工作后的松子跟从前一样,“不断努力,只为了再听一次他的笑声”。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有三个儿女,因小女儿先天羸弱故而多些照顾疼爱,似乎很正常。可是他不知道,他无意之中却伤害了另外一个女儿,那个健康的、上进的、渴望被爱的敏感的小孩。
这就是松子的原生家庭。心理学意义上的原生家庭父母是指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陪伴和抚养自己长大的那个抚养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原生家庭。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生一世。
松子在童年时期就感受到了被漠视,对一个孩子来说,被自己至爱的父亲忽略,无异于切断了她跟这个世界的联系,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种心理暗示: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被爱。
看看松子后来的表现就知道了。她的学生偷了钱不承认,她束手无策,为了安抚失主,为了息事宁人,她拿出自己的钱给失主并谎称学生良心发现,自以为功德圆满的她却没有料到,丢钱的旅馆老板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面对失主的咄咄逼人,松子竟然说钱是自己偷的!松子成长过程中的不被认可不被重视导致她没有笃定的内心,她遇到事情总是自责,总想包揽责任,以此来寻找一种存在的价值。她不知道,就是这样的开始,让她的人生从此失控起来。
松子离家出走后爱上的第一个男人彻也,是一个极度敏感、懦弱、自私的男人,他为了自己能专心写作,竟逼迫松子去应聘做妓女,而松子,居然真去了!这个失意的男人有时候还会对松子大打出手,但对于这一切,遍体鳞伤的松子选择了原谅,在被彻也一记耳光打倒在地看到他的大拇指从袜子里伸出来时,她居然立马在脑海中浮现出“要记得帮他缝”这种简直荒谬至极的想法!这就是松子,她用尽全力爱人,却对人要求甚少,她要的是“彻也了解我,这样就够了”。这个“缺爱恐惧症”患者,始终活在童年的阴影里,只会拼了命地付出,即使被伤害也在所不惜。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公式: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幸福就重复幸福,学会不幸就重复不幸。很显然,松子没有学会幸福,她重复着的,始终是低到尘埃里的卑微,是被遗弃被伤害,是一次次几近相同的轮回。
后来的松子被冈野欺骗羞辱,被小野寺欺骗背叛,被乡下理发师岛津遗弃,被龙洋一带入深渊万劫不复……一次又一次,她就那样单纯地渴望去爱别人,渴望着爱与认同,她敞开了心扉,遇到的却是一柄柄的利刃,刺穿心脏,血流不止。
命运就这样诡异地轮回着。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对,是松子单纯善良、宽容友爱、无私付出的性格决定了她惨不忍睹的命运,那么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无法去指责那个无意中伤害女儿的父亲,也无法谴责松子爱过的这一众男人,我们只想说,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的确决定了人的性格,但是,成年之后,请对自己负责,请与不愉快的过往和解,请放下桎梏脱下负累轻装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