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thirsday overcast
自从上周四(仔细查一下,原来是3月7日,当我补写这个事情的实际是3月19周三了),儿子发热到39.5℃多,吓得其班主任立马打电话让我们家长接孩子回家。
回家后我并没有把孩子送去医院。作为20多年前学医的我,太熟稔医院急诊就医流程的麻烦:去医院、挂号、等待、看医、取药。最后90%的概率就拿几个家里常备退热、感冒药,而且生病的孩子和家长都疲惫不堪。
“药到用时找不到”,家里找不到我的白加黑、也没有了,只能去药店买了新康泰克18元,比多多网购26元/2盒。让孩子吃完药立马睡觉休息。生病后休息很重要。
本以为小病一场,谁知差点去医院看心理科
3月11周一,儿子退了,但精神状态不佳,又胡思乱想。我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一周四天上课晚上经常备课熬夜,我也顾不上他。但就在这个时候,儿子就点不正常,全身乏力、睡眠稀烂,3月11—17日这一周,他自己也很诧异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现。每天放学回家,吃晚饭,都没洗漱、刚到八点就是躺下睡觉休息。然后由于作息紊乱,他凌晨又醒了。我发现孩子在听B站催眠曲。孩子也和我说:我不发烧了,但是有些疑神疑鬼。感觉有幻觉幻听。我觉得学习时间突然非常紧张,学习效果不佳。
婆婆当时看到孩子的状态也建议:要带娃去看医院心理科。我没有说话,也没有把孩子送去医院心理科。婆婆还指责我和邹先森对孩子不负责。
当代社会对于精神科还是有比较深的标签化与污名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许多医院改成了心理与精神科。社会一直在大力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心理问题就像患感冒一样很正常。婆婆能提出让孩子去心理科,这是现代科普的结果。
没有去心理科,但给娃班主任发了信息
可是,我没有听从婆婆的意见。不仅是社会民众污名化,而且患者会自我污名与自我标签化。
儿子的确初二下学期开学以来,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强。我和邹先森都暗自窃喜说:娃终于懂事了!
我想对儿子自己对自己期待高,要求严格。加上初二下学期儿子班级同学开始“懂事”,都开始认真拼命搞学习。学习氛围很积极向上,但也是竞争比拼压力大。JACK生病后,有点反复发烧,我认为主要是发热造成的身体疲惫,看到同学们生龙活虎搞学习,对比自己想学但学不进去,觉得自己“大大落后“的心理危机产生、不由自主的焦虑紧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