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是一位日本的作者奥野宣之的著作,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为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如何选择书籍,将读过的书中内容记住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本书一共有五个章节,今天开始第一章的阅读: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不知道大家现在还有没有写笔记的习惯了,我小时候有,实习的每一天也都在做,但工作后就变成很偶尔了,因为有了手机,我会觉得手机更方便,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记在手机里的内容虽然方便看,但我从来没记住过,如果不设提醒或是刻意去看,我估计都忘了我曾经记过这些内容,这也是我又想要拿起笔记去记录下自己的点点滴滴,当然,当我用手去写时,不但发现很多以前熟悉的字不会写了,而且写的字还超难看!都说见字如见人,当自己放下了手机后,又找到了另一件该做的事-练字。扯远了,作者认为“阅读不仅是读书,还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见地选书和购书的方法,更要多阅读、多参考那些记录自己无数感触的读书笔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内容。”,只有动手去记,你才会更好的感受阅读的意义。
那么,该怎么做?作者将整个过程分为4步: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只有做好这四个步骤,才能让书中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思想。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可能不太现实,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我想很多人是不是都很羡慕一个月读好几本书的爱书人士?作者也一样,在他的读书经历中,是这样的:“我有很多正在阅读的书,也有很多已经读完但还没有撰写读书笔记的书,原因是这样的:虽然有些书在重读几次、做好读书笔记后可以催生很多对工作有益的思考;但也有些书刚买回一个小时就可以进行到‘记录’,并让人不想再读第二遍;还有一种书,不知为何就是读不下去,在‘读书’这一步停留了好多年。”你是不是也有同感?
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专门列出来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呢?不需要。你可以写读书笔记,可以记日记,可以记点子或创新等等,只需要一个本子,用便签或列个目录以便于查找内容就可以了。
“在一本写什么都可以的笔记本里,增加关于读书的记录。”作者的方法分为5项:“1.可以书写任何内容;2.按时间顺序书写;3.附上日期;4.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5.可以粘贴。”这样就不会担心找不到内容,或是需要多个本子来记录了。
怎么样?今天的内容你会了吗?那就赶紧打开本子开始记录吧。明天开始第二章内容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