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华录》中,于二程的一则故事,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明道、伊川兄弟同赴一宴,颐见坐中妓,即拂衣去。独明道与饮尽欢。明日明道过伊川斋,伊川犹有怒色,明道笑曰:“昨日本有,心上却无,今日本无,心上却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程兄弟赴宴,看到宴席中有歌舞妓陪伴,小程子程颐(伊川)拂袖而去。大程子程颢(明道)和大家饮酒,尽欢而散。第二天,大程子来到小程子的书斋,小程子余怒未消。大程子笑着说:“昨天本有妓,我心里没有,今天没有妓,你心中却还有。”
也有记载是小程子低头不敢视妓舞。大程子第二天说,我眼中有妓,心中无妓,正叔(小程子)眼中无妓,心中有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3814/e5ab81484ca3c092.jpg)
二程兄弟在对待歌舞妓的态度上,大程子能放下,小程子放不下。二程是北宋五子中的重要人物,都是当时的学术权威,他们的修行功夫都是一流,但境界却有差别。
大程子程颢说:“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人的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因此提出“情顺万物而无情”。不难想见,大程子主张的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就事论事。眼中看到妓舞,妓就在眼中,心中无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3814/37fe90e57d8e4a32.jpg)
大程子程颢的两首诗也能说明其无我之境:
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自豪雄。
偶 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两首诗,程颢的心胸、气象,怡然自得的心态,跃然纸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3814/0d999618ce742bed.jpg)
小程子曾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显然,小程子程颐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眼睛看到的东西,还要做很多联想。看到妓舞,小程子联想到的也许是“非礼忽视”,也许是“有伤风化”,故眼中无妓,心中有妓。忽然想到,小程子似乎有点像“左派”,不过,找遍书架上的哲学史书籍,没找到这样的说法。
注:“以物观物”、“以我观物”,见作者文章:“无我”,人生的最高境界,漫谈王阳明的“洒落之境”与佛道的“无我之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