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第五天(陆澄录2)

作者: 春来草自青53d3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13:05 被阅读0次
《传习录》学习第五天(陆澄录2)

2017.7.25  星期二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 自省内视是有事时的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是没事时的自省内视。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王阳明承继了儒家传统修养之道——内省与克己,尤其是这两项修养之道中所包括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能动性的主观合理因素。在这些来自前人创造的修养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省察克治的修身养性之法。在王阳明看来,一个人必须时时“省察克治”,时时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检查,主动自觉地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各类私欲,严格遵守道德的要求。阳明先生与弟子们探讨为学功夫一节便渗透了时时省察克治的主张。

      一日,王阳明与自己的众多弟子一起谈论为学功夫,弟子们对为学功夫看法不一,争论不休。而王阳明对此进行了一番讲解:“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

      通过阳明先生的讲解,我们不难发现,阳明先生所主张的为学重点,就是省察克治。静坐是为了让初学者放弃“胡思乱想”的习惯,静下心来。做到这一点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省察克治了。省察克治就是反省自己、努力克制自己各种各样的私欲。事实上,王阳明所讲的省察克治是一种存善去恶的修养方法。

      在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中,一个想要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人,就必须不断地省察克治,通过自我反省、反思过错等修养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只有不断地检讨自己的道德认识,分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何为理想的人格时,才能更好地省察克治。

《传习录》学习第五天(陆澄录2)

相关文章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25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十九【陆澄录】。 陆澄问先生:“名物度数...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19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日学习《传习录》十五【陆澄录】。开篇讲到,陆澄先生收到儿...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33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二十五之《陆澄录》。今天是《陆澄录》的最...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15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第十一《陆澄录》陆澄问先生:后世著书太多...

  • 【传习录读书札记98】如何才能内心宁静?

    陆原静,即陆澄。《传习录》第一录是徐爱录,第二录是陆澄录,第三录是薛侃录;第一书是《答顾东桥书》,第二书是《启问道...

  • 致知班功课24

    今天继续学习《传习录》的陆澄录部分,博仁老师讲到:“我们天天说学习,学习到底是学什么,大部分人以为学习外在...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26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日学习《传习录》二十【陆澄录】。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32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二十四【陆澄录】。 学习,我们不能只是在枝叶...

  • 关于"鬼"

    早起,接着研读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之陆澄录二三,感悟颇深。文中陆澄问道关于有人晚上怕鬼怎幺办?阳明先生说...

  • 《传习录》学习第五天(陆澄录2)

    2017.7.25 星期二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 自省内视是有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学习第五天(陆澄录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jw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