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儿小病用小方(下)

小儿小病用小方(下)

作者: 鳝堂集庆 | 来源:发表于2023-01-07 12:04 被阅读0次

    7.孩子湿疹过敏,“敷土茯苓”

    中医认为,湿疹大都跟脾胃和湿气有关,所以土茯苓比较对症,它可以很好地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而且对孩子来说,外敷也比内服更加安全无害。

    先到中药店买点儿土茯苓,把它研为细末,加上一点儿温开水,外敷在长湿疹的地方,每天换3~4次。

    一般用药一天后渗液就会减少,三天后可以见到痂皮,一周左右差不多就好了。

    8.孩子积食便秘,“糖炒山楂”

    准备山楂250g,白糖6汤匙,白醋1汤匙。

    具体做法是把山楂全部清洗干净以后晾干,用小刀把山楂两头的蒂去掉,再沿山楂横着用刀划一圈,将山楂掰开,取出里面的果核。

    然后在锅里放一点儿水,能把锅底没过一点儿就好,然后倒入白糖,用中火将白糖溶化熬成糖浆,等到糖浆表面的大泡变成小泡泡,说明水分已经挥发得大致差不多,倒入白醋搅拌均匀后关火。

    最后把山楂倒入不停地翻拌,大概5~6分钟,待表面的糖浆变成白色的糖霜,晾凉就可以了。可以每天餐后给孩子吃一点儿,一般2~3天孩子就能逐渐恢复食欲。


    老话说的好,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饭不要吃饱,穿衣也不能过暖。

    小儿是纯阳之体,阳气相对旺盛。不能穿的太多,小孩子通常怕热不怕冷。宋代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中有养子要诀: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

    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路线,最怕受凉。夏天时经常能看到,很多小孩在外面玩耍时,后脖颈下都吊着一块汗巾,一半贴身塞在里面,一半露在外面。

    这其实就是怕出汗后背着凉。后背的大椎、身柱穴都是很重要的穴位,就怕着凉受寒。

    以前的小孩都像年画里的抱鱼童子一样,戴个红肚兜,这样护住肚脐,免受寒凉。肚子是肠胃所在之处,孩子肠胃本就虚弱,容易受凉。

    脚是人体的末梢。脚暖则全身暖。寒湿邪最容易从脚入侵人体。头为诸阳之汇,心胸也是阳气很旺的地方。这两处的凉,不是让冻着,而是不能捂得太热。

    如今家里的小孩没有饿肚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总是一吃就吃多,吃多了就容易出现问题。记得儿子小时候几乎每个月都要生一次病,去一次医院。

    主要原因就是吃得过饱,运动又少,脾胃本来就娇弱,运化不了吃进来的东西,就容易出问题。

    有次炒的腊肉特别香,娃看着好吃就多吃了几块。没想到刚吃完就肚子疼,把吃进去的腊肉都完整地吐了出来,怎么回事?脾胃消化不了,就吐出来了。赶紧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如今,特别是下午饭,娃不想吃就不勉强,可能中午吃的太饱了,还不太饿。下午饭不吃都可以。

    只要自己感觉不想吃就别勉强,身体是最智慧的。自己的身体由自己做主。

    还有一种方法对于幼儿脾胃差、积食也很有效,就是捏脊,也叫捏积,是一种保健养生的常用手法。

    具体做法是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颈部,重复三五遍。

    从中医上讲,捏脊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

    一开始做孩子会因略有疼痛而拒绝,坚持一周,孩子适应后就会觉得捏脊很舒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儿小病用小方(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kk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