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拉维尔斯坦》一位知识分子的哲性生活

《拉维尔斯坦》一位知识分子的哲性生活

作者: 一方静读 | 来源:发表于2023-05-22 20:43 被阅读0次

    《拉维尔斯坦》是一本有关拉维尔斯坦的传记小说。本来这应该是一本写拉维尔斯坦的传记,但作者不走寻常路,以拉维尔斯坦挚友的身份,写的回忆录。

    作者索尔·贝娄是在84岁高龄时写下这本以著名思想家艾伦·布卢姆为原型的小说,书中讲到作者在挚友生前答应过他,要为他写一本传记,但是作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直拖延,直到他生了一场大病,命不久矣时,才终于下定决心把自己承诺过的事儿做到。

    看完此书,我觉得这就是他们之间真实的故事。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哲学,也讨论生活琐事,互相调侃,同时也互相慰藉。

    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时常是以一种回忆的方式,想起曾经在一起的时光,一些具体的事情,能够说明拉维尔斯坦性格的故事,尽可能保持原真的形式表达出来。

    拉维尔斯坦是一个学者,一个邋里邋遢的政治哲学教授。他很有钱,会买各种各样的奢侈品,穿着4000美元的衣服,却把咖啡弄到了衣服上。一方面是在追求极致高贵的生活,一方面改不了邋遢的习惯,从而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正如拉维尔斯坦的思想:一个人的品行要是自始至终都那么端正,往往有严重问题的。在外人面前极力地掩盖自己的行为,做出一副正经的样子,可能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习惯,但是在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漏洞百出,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着自身性格的独一无二的人。

    拉维尔斯坦不喜欢循规蹈矩,尤其在爱情方面,他把渴望爱情看得很高。有一个神话故事,在很久以前,人类是雌雄同体,他们为此很是自豪,公然藐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结果被众神劈成两半,从此之后,人类就要用尽一生的力量去找寻自己的另一半,这样他们才可以完整。

    人类越来越多,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实在太难,所以后来很多人就随性找伴侣,实在不能过就离开。但是最初的爱情,那是一种身体的渴望,是一种契合,是一种有他就了无遗憾的满足感。

    一个人克制欲望,必然会导致心理畸形,无法享受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必将抱疾而终。这跟中国古代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儒家的思想讲究的是克制,伦理道德,有可为,也有不可为。如果欲望不超出伦理道德,能满足的不需太过克制,比如你有100块,想买一件50块的衣服,完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是可以满足的。

    生而为人,虽然我们有很多道德方面的约束,但终归我们是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物模式。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有着我们自己的底线。

    从欲望出发,涉及到拉维尔斯坦很隐私的一部分,比如他是同性恋,他和他的学生关系亲密,互相信任,还有性的友谊。最后拉维尔斯坦死于艾滋病。我们不管他是如何得病的,但在欲望这个话题面前,我们还是得尽量克制。随心所欲,必定会付出代价。

    作者不仅在生活表面的层次上描写拉维尔斯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还在回忆录的交谈中,定义他的思想,探讨生死、爱欲、高等教育等,从而让读者更全面的认知一个有才华的学者。

    人无完人,你不要以为一个思想上先进有些独特见解的思想家,就可以是一个生活作风正派的君子,他们总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癖好,好像正是这种癖好,让一个人变得完整。

    我们可以从《拉维尔斯坦》里看到真实的人的生活,他是多面性的存在,但并不影响他的才华施展。做人啊,不要以偏概全,学着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美好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拉维尔斯坦》一位知识分子的哲性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kz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