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个职业发展第二曲线破圈的真实故事|我想说给你听

2个职业发展第二曲线破圈的真实故事|我想说给你听

作者: 动漫控一族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22:40 被阅读0次

我是Chloe,今天是我日更写作的第24天,很荣幸可以陪伴你共同成长。

前几天,同几个朋友聊天,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核心话题,常常聚焦在三个方向上:

第一类:工作迷茫,升职加薪无望,想做一份副业,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没找到合适的副业,不知道能做点什么;

第二类:想要转行,重新择业,但是担心新的行业不适应,不喜欢,不适合,怕选错

第三类:想创业,但是又担心不稳定,同时也不具备一些商业认知,担心会面对一些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事情不受掌控。

不太知道,大家自己同朋友聊天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围绕这3个话题。

本质上,大家都是在寻找人生的第二曲线。

曾经我也经历过上面的阶段,今天的分享或许不能给你什么标准答案,但是希望可以从几个真实故事中,给大家一些启发。

什么是第二曲线

为什么要发展第二曲线

如何建立第二曲线

1、什么是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最早的提出者查尔斯·汉迪,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经历了职业上一段又一段神奇的跳跃: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伦敦商学院的创始人——享誉全球的作家和演讲人——被称为“英国德鲁克”的管理哲学家。

2、为什么要发展第二曲线

和大家分享几位朋友的真实经历

(1)CoCo 突破“舒适圈”,实现副业“睡后收入”

CoCo 毕业于“双非”(非985,非211),毕业后凭借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勤奋,一路升级打怪,后顺利进入一家电商大厂,并成为了管理者,在外人看来现状很稳定很是舒服,可是她跟我讲,总觉得哪里不踏实。自己的财务安全,个人发展,好像都跟一家公司绑定了,如果有一天离开公司,自己要如何生存下去?于是她琢磨着,要干点副业,在分析了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点之后,看到了短视频带来的红利,于是从19年开始,在小红书上分享很多职场中的一些趣事,同时也吐槽了职场中的一些不公。

从最开始时候,只有几个点赞,到后面的视频,开始有了几十个、到几百个点赞,到现在上万的点击量。这一路她通过不断地测试、复盘、改进,反反复复的磨合后,终于看到了曙光。开始接广,卖货实现了收入落地。目前她的小红书到现在已经有近10w+粉丝了,这也算是一个惊喜,2021年,她的副业差不多有五十多万。

对于CoCo而言,副业的成功,并不只是多挣了一笔钱,而是让她有了改变现状的底气和安全感。

尽管,现实的挑战一直都在,比如:涨粉到了瓶颈,不是每条视频都是爆款,每个夜晚依然会感到焦虑,但她坚持学习,持续精进,让她拥有了一份从容淡定。

如果说在晋升之路上,我们体现的价值是乘法构成的:团队价值×个人领导判断加成;那么在“斜杠”青年的选择下,呈现的就是一个加法价值:主业价值+副业价值。

(2)强哥 遭遇行业“滑铁卢”,人到中年“不如狗”

强哥是我朋友的朋友,这次聚会他一直在喝闷酒,于是我们就同他聊了聊。

强哥毕业后加入了房地产行业,职场10多年晋升为公司的中高管,此前一直拿着年薪几十万的收入,但这两年房地产行业遭遇重创,他虽没失业但遭遇了减薪,收入不及之前的1/3。

强哥背负了房贷,还有一儿一女,两边四个老人,老婆在前些年也当了全职太太。中年人的压力和无力感让飞哥倍觉抑郁,就像言语中,他说的那句“男人四十不如狗”。

然而,我们也只能安慰几句帮不上什么忙。

过去两年身边类似强哥遭遇的朋友不是少数,互联网行业虽没有房地产行业这般惨烈但也受了不小影响。

还有类似的金融行业、教培行业,都是这样的情况。

两位朋友的故事听完了,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境遇,却能在这里找到共同点——第二曲线的“破局之路”。

汉迪在阐述他的“第二曲线理论”指出:每一次开启“第二曲线”,都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极限点)之前就开始行动,只有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承受“第二曲线”在最初的下行压力。刚开始的“第二曲线”很可能大头朝下,或者在低谷徘徊,因为你要投入新的学习、尝试新的领域、建立新的信誉。一段时间后,“第二曲线”开始慢慢扬起头,趋向巅峰。

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同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同企业的生命周期一样,都会经历几个阶段:

萌芽期:吸收能量,慢慢奋力成长,在此期间,投入>产出,或许,一些投入根本就带不来期待的产出。

成长期:投入的能量越来越聚焦,成长的曲线越来越清晰,一条圆润的S 形曲线优雅地向上延展,每一分投入都会带来更多的、持续的产出。

振荡期:受来自未知的外因或者是内因,向上的曲线在此抖动,经历混乱与迷茫后,S 曲线或许再度向上延展,或许陡然下滑,更有甚者,在此戛然而止。

S 形曲线不仅适用个人生命、职场生涯,也适用企业、组织,乃至国家的发展历程。S 形曲线或许很短,或许很长,但难以改变的事实在于:“第一曲线”总有生命的气数,“第二曲线”总是要开启的,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

我们细心观察“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几个重要阶段和节点:

失速期:进入“第一曲线”的某个阶段,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极限点:到达“第一曲线”的最高点后,开始下滑或断崖式下降。

着力点:从“第一曲线”中的某个点,延伸出一条新曲线。

振荡期:在“第二曲线”的萌芽时期,不断尝试、调整、聚焦。

破局点:在“第二曲线”中的转折点,产出大于投入,新曲线持续上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职场碰到“天花板”的时候,再开启第二曲线,就说明我们已经没有了选择;我们已经错过了建立第二曲线的时机。

所以,对于目前的职场人来说,我们不仅要用心描绘“第一曲线”——你熟悉的行业、服务的组织、擅长的专业之外,也要试着勾几笔“第二曲线”,甚至“第三曲线”。

3、如何判断是否进入第二曲线

在职场中,我们既奋战在“第一曲线”上,又应准备着“第二曲线”。如果当“第一曲线”滑落时,我们的“第二曲线”能无缝隙地连接上,那将是最美妙的境界了。但许多人困惑的是——

我如何知道自己的“第一曲线”开始失速了?

我如何能识别出职业生涯的“极限点”?

我如何能找到“着力点”?

我应在何时准备开启“第二曲线”?

我如何度过难熬的“振荡期”?

……

如此多的问题,我们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答案。正如“第一曲线”有迹可循,我们跳槽、轮岗,都能预期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酬、更丰富的行业经验或事业平台,但“第二曲线”属于非连续性的一跳,它有许多新机遇,也伴随着更多风险。好消息是,大多数勇敢跳到“第二曲线”的职场人,都很满意或赞赏自己当年的决定。拿我自己来说。

今年年初,去见了一个持续创业5年的朋友,我告诉自己近期在职场中的困惑和迷茫,他问我,你有认真想过这些问题吗?

你现有的title,你现有的成绩和硕果,当你离开之后,有什么东西是你的?

公司名不是你的;品牌不是你的;客户你带不走;员工你也不可能带走,当这些都不是你的,还有什么是你自己的?

是呀,“你是哪个单位的?”“你属于哪个集团?”“你代表谁?”去除了组织的光环、公司里的头衔,我究竟是谁?

所以,我开始沿着之前的自媒体之路,选择做一个IP,尝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IP,开启了副业博主之路。并积攒了全网4w+粉丝。

于你而言,如何判断你职业的“第一曲线”即将到达峰值呢——你所在的行业开始衰落,你的公司近两年业绩下滑,你身边的伙伴不是明争暗斗就是碌碌无为,或者你在公司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在工作中越来越没有动力等表现,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当下的情况。

4、如何建立第二曲线

开启“第二曲线”,不仅需要理性分析,还需要想象力和直觉,最重要的是拥有踏入未知领域、迎接不确定性的勇气。

在挑选第二曲线的方向上,就我自己的职场选择和经验,认为有两个选择:一是在现有的职业技能上从横纵两个方面思考未来的空间,另外就是发展一项全新的技能。

(1)横纵跨越

以现有的职业技能为基础,纵向选择就是梳理所在部门的完整工作流程里,还可以选择哪些职位。

以社群运营为例,一名优秀的社群转化人员可以考虑去做用户运营,因为社群运营里面会涉及到用户的分层和精细化运营,了解和挖掘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因此转岗到用户运营,现有的技能可以迁移过去。纵向选择因为是在现有部门内部的轮岗,可行性较大。

横向选择就是跨部门的转岗,这个难度会很大。比如社群运营的岗位,可以选择去中台的策略运营职位。社群运营需要对运营中的sop进行快速的优化迭代,同时对于员工在职场中的一些难点和需求,也很清晰,所以在策略中可以用到现有的运营和分析技能。

(2)寻找金色种子

除了在现有的职业技能上进行拓展外,还可以通过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一项全新的技能。这也是作者查尔斯·汉迪 (Charles Handy)在《第二曲线》中提到的“金色种子”。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它,并付出努力让它生长。1983年,哈佛大学的哈沃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智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这些形式不一定相关。

加德纳提出了七种智力类型:

1、语言智能;

2、数理逻辑智能;

3、音乐智能;

4、空间智能;

5、身体运动智能;

6、自我认知智能;

7、人际关系智能。

重要的是,不同的智力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加德纳认为如果想要成功,至少需要两种智力。这七项能力可以作为寻找我们的金色种子的方向。

即列出下面六项内容:

1、自己拥有的技能

2、自己的优点

3、什么时候让你最能专注

4、别人会付钱请你做什么事情

5、如果你能出一本书,主题会是什么

6、别人看见你的价值

从上面六项内容中找出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可能是你的“金色种子。

写在最后:

查尔斯·汉迪教授在49岁时,离开了学术机构温莎堡的圣乔治学院,成为自由而孤独的“跳蚤”。为此,他拟定了四个生存法则:

其一,正视人生——寻找未来的意义,确定自己的目标;

其二,寻找归属感——如“炼金师”一般,建立自己的团队;

其三,保持学习力——你的巅峰期总是在进行“下一个”项目或发明时;

其四,亮出新名号——自信地打出名号来,尽管内心也有自我怀疑。

面对“跳蚤(自由职业者)时代”,你离开了熟悉的组织,如何找到新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你是哪个单位的?”“你属于哪个集团?”“你代表谁?”去除了组织的光环、公司里的头衔,我们究竟是谁?

这些问题你都思考清楚了吗?

如果思考清楚了,有计划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吗?

如果没有思考清楚,现在就开始吧,一切都来得及,一切都不晚。

相关文章

  • 我想说故事给你听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倔强、安静,还认生;但我的内心又是极其不肯安于现状的。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斥着许多不大不小的矛...

  • 想说“故事”给你听

    我与“故事”的故事 ——读《说故事了没》有感 “故事”二字对我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与记忆。 我喜欢听故事,儿时在...

  • 想说故事给你听

  • 那些故事,想说给你听

    那些故事,想说给你听 ...

  • 我的故事想说给你听

    文/曼曼 一直想写一个故事。即使没有人去聆听,去观赏但依旧想写,依旧会慢慢的娓娓道来,在我描述的故事里没有...

  • 我的故事,想说给你听

    时光静默在最好的日子里 并不是奢求等待 我看不见你吧 我等过那么久 也曾满怀期待的相信一次又一次的希望 辗转反侧之...

  • 想说许多的故事给你听

    某某: 我不确定你能不能看到这些字,我也不确定我能不能完完整整地写完,更最重要的,我并不知道你是谁,你是否还会来。...

  • 有些故事我想说给你听……

    20年,20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多少故事?这么多的故事中,会包含多少感动?又有着多少的辛酸?回想那些曾经的一幕幕往事...

  • 我想说个故事给你,你听么?

    柚子小姐 01 我曾经在微博上发过几篇头条文章,那时候只是偶尔用文字来宣泄下自己的情绪...

  • 我想说个故事给你,你听么?

    不是所有的晴天都叫温暖 /言怀 我之前问过好几对总爱秀恩爱的小情侣,在空间动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个职业发展第二曲线破圈的真实故事|我想说给你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kzsdtx.html